1、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停顿
(1)、师:谁来当当小牧童。我们加上表情,带上动作来读一读。哪位勇敢的牧童来尝试一下
(2)、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3)、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3)拓展说话,揭示主题。如果你看到杜处士,你会怎么说?杜处士又会怎么说?从而引出苏轼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揭示文章主题,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应当享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请教。仿写句子,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人有云:养花当问( ),作诗当问( ),( )当( ),( )当问(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不可改也。说一说站在文中人物角度获得了哪些启示?由于前面的环节层层递进,最后引导学生,智慧在哪里?智慧来自虚心向别人请教的事理。对学生来说降低了难度,通俗易懂。
(5)、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讲讲“我”的故事。自己先练一练。
(6)、(点评)这个总结干净、清爽,很显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的小朋友从这篇短短的文章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老师前面的引导起了作用。浸润入心。
(7)、第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
(8)、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9)、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出自苏轼所写的《东坡志林》。
(10)、问题意思有重复:牧童是怎样评价的?他是怎样评价的?学生根据书中原句: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不是我想像的评价:谬矣。再问就是多余。
(11)、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父、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豪放派词人代表。
(12)、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13)、因为是小古文,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得符合小古文的一些基本规律。我设计了五个板块:精彩导入--解题意。按照三步法学习文言文。想象讲故事。拓展演一演牧童和戴处士的笑的动作、表情,发挥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四大环节进行教学。总结全文。
(14)、D.句中“善”是“擅长、善于”之意,表明钟子期善于鼓琴,俞伯牙擅长听琴。
(15)、(3)生自由读带有拼音的句子。(幻灯片9)
(16)、演一演: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表演读一下他的神态和他说的话。
(17)、 谬矣 (掉尾而斗) 笑而然之
(18)、比如杜处士对牧童的观点“笑而然之”的反应是他真的认为牧童对吗?在我看来,此处之态度有点类似于当一个小孩就一个他不懂的问题发表了一个幼稚观点的时候,我们和蔼宽容地摸着他的头鼓励道:“不错,不错,小家伙很聪明,你说得很对。”却并不跟他争辩和解释,因为他的年龄、思想和专业素养都尚不足以理解和谈论某些问题。
(19)、 设计二:出示“处士 ”填空题,思考:如果你是处士,你最珍爱的宝贝被人说成是假的,你会怎么表现?
(20)、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什么意思
(1)、师: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我们看这个字。“所宝以百数”这里要读哪个音,还要看它在这儿的意思。
(2)、《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由北宋文学家苏轼题跋而成的。讲述的是唐代一个放牛的牧童勇敢的指出了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而作为画作持有人杜处士,虚心接受牧童建议的事,赞扬了杜处士的虚心好学,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3)、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4)、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5)、生:锦囊玉轴。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锦衣做袋,用玉做轴。
(6)、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提炼出“清雅”两字,突出诗人内心向往山林生活的特点。
(7)、课文的题目为“书戴嵩画牛”。正如这位同学背诵的《题西林壁》里的“题”。
(8)、点评:(刚刚这位同学的这个字音读错了,哪位同学发现了。老师发现她非常棒,文中出现的多处多音字她全部读正确了。)
(9)、生: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谦虚,虚心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多向内行人请教。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0)、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1)、 案例一:三年级上册小古文《司马光》仅仅两句话:“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小古文,但凭课文中的注释,再加上大多学生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读懂这两句话难度不算很大。但教学如果仅仅满足于读懂这两句话的话,显然没有多少挑战。因此,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
(1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3)、苏轼看到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之后,回到家中就写了这篇“题跋”(板书课题)这里书的含义就是“题跋”。(幻灯片5课题)
(14)、 默读第2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内容和人物心情。
(15)、这个故事很有趣吧,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6)、 病当问( )
(17)、 (可能填:处士怒而骂之;处士急而辩之;处士愤而走之。)
(18)、师:不错,读准了字音。这篇课文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19)、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20)、师:那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得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1)、“清新→清幽→清纯→清雅”的板书设计,化散为聚。聚主线,聚思路,聚风格,这样的设计思想,可以举一反融会贯通。
(2)、师:看来大家对苏轼这位大文豪的诗词非常的熟悉(PPT出示,师简介苏东坡)
(3)、 ——设计者需要相当的审美品位。审美这东西真奇怪,有人以奇为美,有人以怪为美,有人以丑为美,有人则以胆大为美。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当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审美表现在:教学设计平淡无味。淡而无味,何美之有?教学设计花里胡哨,哗众取宠,花拳绣腿。毫无实效,何美之有?审美的课堂有的表现在朴素之美,有的表现在扎实之美,有的表现在灵动之美,有的表现在创新之美。听一堂具有品位的审美课堂,也会像孔子听到韶乐那样,手舞足蹈,喜爱至极,连声高呼:“三月不知肉味!”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5)、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6)、 但我认为设计是门艺术活。它不仅要有设计知识、设计经验和设计技巧,更需要有对设计的满腔热爱,对设计的痴心研究,和投入其中的设计智慧、设计创意。
(7)、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朝代)秦相_______(人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3分)
(8)、品“笑”。你在笑什么?请用白话文的形式说出“笑”(让学生关注拊掌大笑)
(9)、师:汝甚聪慧。你关注了人物的身份。你看,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精妙。我们读好了文章是我们的文章,是我们的收获。我们讲好故事是我们的本事。讲故事需要注意什么?
(10)、 步骤三:把3~6章节三种小标题列在下方表格内:
(1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需要提炼,如:结合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熟读成诵、补充、想象等。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14)、(点评)常规的教法,通过理解意思,查字典等方式明确了字音。这个环节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没有问题。从后面的教学中暴露出来的是,有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梳理是不能解决读的问题的。这也是高段教学的一个难点,小朋友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积累到六年级,有了很大的差异。班级两级分化严重。
(15)、 师:孩子们掌握的情况到底怎样,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6)、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
(17)、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18)、(1)(他)喜欢书画作品,珍藏的物品数以百计。(2)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19)、 (2)钟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0)、(点评)从学生中来,小朋友借助朗读,借助注释和同学互帮互助,基本上疏通了文意。老师通过板书进行了梳理。抓住主要人物、讲清事件,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看起来还是非常落实的。小朋友的自学能力比较强。部分同学对小古文的理解很到位。相互帮助有价值。
4、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意思
(1)、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提炼出“清新”两字,突出雨后空气的特点。
(3)、生:应该是有好几百幅书画。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欢。用锦衣做囊,玉当轴常随身携带。
(4)、C.“善哉乎鼓琴”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把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
(5)、 默读第24~27自然段,独立概括内容及人物心情。
(6)、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7)、谈话导入: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1)这三幅画画的是同一个人。比如中间这幅图,也许看到仰望青天的他,你会想到“明月几时有”(师停顿,由生来接:“把酒问青天”)也许在课文中你会学过他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 (生接:“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卷地风来忽吹散,生:望湖楼下水如天)是啊,无论是词,还是诗,都是家喻户晓。通过刚才的诗和词,你们就知道了这个人是苏轼。
(8)、B.句中连用“哉”“乎”两个叹词,表现钟子期对俞伯牙琴技由衷的赞美之情。
(9)、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一篇文章,来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0)、(1分)(1)吕氏春秋/吕览 (2)(1分)心志,情志
(11)、师:大家太理解了,读了几遍,我们都知道这个文章的大致意思。我们看,这篇文章里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12)、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13)、(提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他了解的苏轼)
(14)、师:你看,她添加了一些词语,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就理解了这句话。还有吗?
(15)、 有人说,设计是门技术活。因为设计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丰富的经验,需要一定的技巧。就像设计公司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一张设计图纸三下五除很快就出来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16)、 设计案例: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是一篇创世神话。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本第2自然段想象有疑惑。课文写道:“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学生的疑惑是:其课文后面写盘古死后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既然当时连太阳、月亮还没有,那“一丝微光”是哪里来的呢?其当时天地未开,宇宙中什么东西也没有,哪里来的“斧头”呢?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怎么办?是视而不见,故意回避,还是直面问题,引导学生明辨讨论?我在教学时作了如下设计:
(17)、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 / 杜处士好书画》
(18)、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19)、师:真是一个勇敢的牧童。你们都来当牧童,我来当处士,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如何?
(20)、师:晒的意思。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一曝十寒
5、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仿写句子
(1)、找出描绘杜处士的句子。品析杜处士爱好书画的句子。(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 (发现了情节之间有因果逻辑关系:因为等待丈夫迟迟未归,所以去看望邻居;因为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所以抱回孤儿;因为擅自抱回孤儿,所以忐忑不安;因为丈夫同意抱回孤儿,所以才如释重负。还发现小说另一个特点,即小说的每一环节都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
(3)、找出描写牧童的句子: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 设计一:解释“处士笑而然之”,理解句意。
(5)、(1)师:学习需要分享,请学好的小班进行汇报。
(6)、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7)、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有《东坡七集》和《东坡词》等。
(8)、 设计四:讨论:那么“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不是真理?请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标点做修改,让句子意思也发生改变。
(9)、E-mail:3326132336@qq.com
(10)、☆ 藏在书里的作家的心——读《乘着音乐的翅膀》
(11)、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12)、师:这个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不是处士的句子?
(13)、 “儿得活”:小儿得救后,众小儿表现得怎样?大人们是怎样称赞司马光的?
(14)、 “众皆弃去”:请想象一下,众小儿逃走的情景。他们一边跑,一边会喊什么?
(15)、 步骤一:以第一章节为例指导学生三种列小标题的方法。
(16)、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17)、第二类是直接改动原文,使本文所用的意思与原文相反;
(18)、①(幻灯片4)是写在书籍,碑帖,字画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的文字。
(19)、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提炼出“清纯”两字,突出山林姑娘的特点。
(20)、 步骤二:第二章节让学生尝试用三种方法列小标题。
(1)、 设计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司马光的故事详细地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2)、师:对了,你找得很准,我们看这段话集中写了杜处士,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看,他怎么对待斗牛图的?
(3)、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5)、师: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给大家听。你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
(6)、 设计案例: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语言直白,意思浅近,仿佛一读就懂。好多教师也就字面意思做个解释,感受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就结束了。但我在深入钻研的基础,发现了一般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那就是“忽闻”二字。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走出村子,走上大道,来到桃花潭边,坐上小船“将欲行”时才起来相送呢?汪伦前面干吗去了呢?汪伦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看来诗句里面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7)、师:一个无能的武官,指望在战场上获胜,可能吗?
(8)、导入部分:介绍苏轼,简介《东坡志林》引出《书戴嵩画牛》
(9)、师:只要做到了这三步,就能学好一篇文言文了。
(10)、第一类是照录原文,然后对原文加以否定或修正;
(11)、A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X )
(12)、https://m.1ydt.com/v/box-6_35_43
(13)、 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了解一般学习古文的方法。
(14)、师:那重点词句都理解了,咱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5)、 有的认为汪伦已经送别李白出门,但想到李白是自己写信“骗”到家中,觉得送别不够隆重。于是叫上一村人一起到潭边踏歌相送。这叫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
(16)、D、节奏读完以后,拿出《画家与牧童》这篇课文,让学生比较,大家发现有何不同?(文字表达不一样,篇幅的长短不一样,画家与牧童之间的故事,人物不一样,表达的角度、关注点不同)
(17)、生: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玩儿。神将说,你为什么救我呢?靶子说,因为你平时没有一处伤害我
(18)、生: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9)、悟趣味中对牧童和杜处士的笑,学生理解了文意,都能体会到笑的不同含义。
(20)、师:你来讲第一段,你来讲杜处士和牧童发生的故事,你来讲古语有云。请你先说
(1)、生以小牧童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这个小朋友讲述得非常生动。但是在角色的互换时,文句是很乱的。
(2)、苏轼(1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分)
(3)、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在这幅画中,这个牛吊着尾巴,尾巴是松松散散的。
(4)、第一句:耕地的事情问奴仆,织布的问题问婢女,不可更改。
(5)、而苏轼之引用古语就更有意味了,所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真的是指要向各行业的行家里手请教和学习吗?或者说即使真是此意,那绘画的行家里手是谁?是戴嵩还是牧童?在我看来,苏轼引用古语的意思是:“耕织之事固然要请教奴婢,因为他们是行家。但对绘画之事而言,戴嵩才是行家,奴婢牧童则是外行,所以也就别问他们和把他们的看法当真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神似’之艺术妙理!”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juzi/2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