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名句摘抄
(1)、三千飞流,九天直落。具有如此雄浑的气魄与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诗仙李白一人。
(2)、当时正值暮春时节,柳絮飘零,杜鹃悲啼,王昌龄在贬谪路上所见的景色,李白能想象到。
(3)、自信,是李白人生的底色。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李白总能发出积极的声音。人生总有失落,能在失落中振翅飞翔才最重要。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5)、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6)、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7)、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8)、不过,李白的“不知何处是他乡”与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乐不思蜀”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李白是随性洒脱,刘禅是苟且偷生;李白带给我们的是昂扬之气,刘禅带给我们的是颓废之感。
(9)、27)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出处: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0)、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描写李白的优美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1)、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12)、绝美珍藏版“唐诗宋词套装”限量首发3000册,马未都作序力荐!
(13)、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1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五岁时随父迁回四川绵州彰明(今属四川江油)。二十五岁出蜀漫游,仗剑任侠,访道学仙,纵酒赋诗,结交文友,狂放个性和天赋诗才闻名遐迩。贺知章见到他的《蜀道难》诗,称之为“谪仙人”。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特殊礼遇。可惜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清客,天宝三年(744)春天,因权贵谗毁,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他至洛阳,与杜甫、高适相会,同游梁宋、齐鲁。安史之乱中,李白隐卧庐山。永王李璘东巡,被召至幕中。至德二年(757),李璘谋乱兵败,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而回。宝应元年(762)在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处病逝。
(15)、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16)、如此生动的月夜思乡图,在李白的笔下就短短的四句,写得清新朴实,写得明白如话,看似简单,却又意味深长,诗人只直叙场景,更多的深意,却让读者体味无穷,这便是此诗的绝妙之处吧,诗人没说的比他已经说的更多,真可谓脱口呤成,浑然无迹啊!难怪明朝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17)、3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出处:李白《送友人》描写李白的好段落摘抄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
(18)、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19)、李白年青时,在渝州谒见李邕,史称李邕“颇自矜”,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20)、⑼国:都城。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两句意为:金陵到处是春草,王宫湮没于丘墟中。
2、李白名诗佳句
(1)、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2)、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招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才会拿出最珍贵的器具。李白如此描写,由此我们也体会到了主人的盛情。
(3)、我们没有杨贵妃的画像,不知她有多美,幸而我们有李白的诗,知道杨贵妃原来这么美。
(4)、“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5)、在此,我们特别为大家带来了每日一句古诗文课程体验课。课程由北大硕博士老师主讲,紧扣新编教材能力目标和考试要求,每天8分钟,听故事轻松学,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学随处学,一年吃透365个经典名句,帮助孩子从容学好古诗文,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提升孩子的文化涵养。
(6)、新平:唐朝郡名,即邠州,治新平县(今陕西彬县)。
(7)、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①“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蹙蛾眉:皱眉。
(9)、“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10)、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11)、“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12)、赏析:在这首诗中,作者在开头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就一连用了三次“凤”字,音节朗朗上口,婉转悠扬。这句诗写的是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传说。古时经常用凤凰来象征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尽管南朝有凤凰出现过,但是“凤去台空”,终究还是衰落了。这首诗语句间混然天成,不事修饰,又清丽典雅。
(13)、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诗人登临时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似乎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五六两句,诗人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最后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14)、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唐李白《行路难》
(15)、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16)、即使李白有一颗豪迈的心,却依然无法消解心中那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17)、1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出处: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8)、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9)、1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0)、一直以来,多少人都被身后名迷惑,困于人生。李白却说,人生,该开心时就开心,何必管那身后的虚名呢?
3、李白的名句摘抄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
(2)、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王昌龄一路上悲愁的心情,李白能体会到。
(4)、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第三首直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联即以唱叹出之。诗人为六代忽兴忽亡之国浇洒三杯美酒,唱一曲悲怆挽歌。颔联巧妙地将眼前的金陵城与心中系念着的洛阳、长安联系起来写。从字面上说,这两句不过是写由于历经兵燹,金陵的宫苑多已坍塌荒芜,比起秦地即长安来是少了;但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却同洛阳一样多。其实,内在的深层含意是说:宫苑如林的长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铁蹄下已化作一片废墟、焦土了。东都洛阳四周虽有群山作屏障,却因当政和握兵者的昏庸无能早已沦落;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阳一样多,到底能不能坚守得住也是难说。诗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仿佛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这一联是叹今。颈联接写对历史陈迹的凭吊。吴国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而今长满了野花荒草;当年东晋深宫中的绮罗珍宝,也早已荡然无存。言外之意是说,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已足以使人深思,警醒。尾联总束一笔,感叹六朝繁华已尽随人事而灭,好像与长江的碧波一道向东流逝,一去不返。诗人在第一首诗中,还只是通过“金陵空壮观”暗示国家兴亡不在于山川形势的险要;而在这里他已用“人事”一词,点出了社稷的存灭取决于人事。这是组诗画龙点睛的一笔。结句展现长江沧波,无休无止,滚滚东流而去。这正是诗人不可抑止的滚滚心潮。这个结尾犹如“临去秋波”,情绪无限悲凉,意境浑茫、渺远。
(6)、此句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7)、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8)、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人因工作、交往等等的需要,也不可避免地要聚会喝酒。
(9)、 此句亦出自《将进酒》,接前两句。这首诗创作的时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诗句表明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发挥,因此应该高歌痛饮,即使散去千金,还会重新回来。两句声调高亢,意气豪爽,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它曾经鼓舞过众多颓唐失意的人奋起前进!
(10)、凡为女子,当谨记: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
(11)、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12)、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13)、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14)、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
(15)、如果凭借姿色侍奉他人,相好的日子是十分短暂的。
(16)、12)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出处:李白《玉阶怨》
(17)、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宋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18)、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19)、目极:指放眼远望。《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20)、此句出自《行路难(其二),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4、李白名篇名句
(1)、劳劳亭:劳劳亭的故址在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附近,是古时侯的送别之地,类似于现在的车站。
(2)、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3)、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4)、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juzi/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