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精选最简单的送别诗画145句文案

精选最简单的送别诗画145句文案

最简单的送别诗

1、最简单的送别诗5首

(1)、《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2)、青山白水,本应该很美的景色,在当下,诗人看来却是最无情的阻隔。

(3)、离别什么时候最伤感,不是送别的时候,而好友已经离去,一个人回到家里,关上门,此时黄昏降临,内心的孤寂袭来,这才是最伤感的时候。

(4)、D.尾联直抒胸臆,以来去的大雁不堪忍受别离自比,抒发了别离友人的痛苦。

(5)、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6)、在李白的这些送别诗中,我独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看似简简单单,却美的令人心碎。先来看看这首诗吧。

(7)、(解答)C.“格调相同”错误。《旅中送迁客》,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8)、在分别的路口,你是潇洒的挥挥手,转过身让眼泪流在身后?还是一直默默注视着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野尽头?

(9)、送别诗的内容不仅是离愁别绪,还有对友人的劝勉。

(10)、    古诗文中,用典是非常易见的写作手法。刘禹锡《陋室铭》中的“①   ,②   ”,是以古代明贤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③   ,④   。”,写到了荒淫亡国的陈后主;陆游《书愤》中用“⑤   ,⑥   。”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11)、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12)、(注)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13)、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4)、开篇两句,诗人虽然要写离别,但是更多的写的离别之所。以“劳劳亭”衬托故人告别之地,是一种直中见曲的写法。诗人越过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歌的直抒胸臆,立意高妙,运思洒脱,更显诗人的笔力遒劲。

(15)、(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6)、B.诗歌描写送别场景时,“落日”“秋风”两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17)、(3)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18)、甚至我曾一度怀疑,盛唐几位大神,后世的评价都实至名归,只有孟浩然诗名大于诗才。他以大哥的身份,被小弟们高高举起。宋江的威名,也是这么来的。

(19)、D.江左指江东。尾联写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会回望都城,其中暗寓着对朋友的赞扬之意。

(20)、(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

2、最简单的送别诗画

(1)、(注)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实柴为生,担柴时还常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贱,弃面改嫁。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2)、要说起送别诗,这首诗应该留给李白的印象最深刻。因为王昌龄所遭遇的这些,他李白也曾多次遭遇。

(3)、众所周知,如果领导要搞大事,通常是因为不用他自己干。

(4)、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5)、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6)、E.一般的送别词注重渲染离愁别绪,这首送别词与众不同,全词没有渲染离愁别绪,且正面写送别的只有末尾两句。

(7)、C.颈联中一个“明”字使作者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一丝明丽的色彩。

(8)、(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9)、害怕的时候,我便看书,或者背上包去远一点的地方走走。如果走的远的那个地方,你恰好的在那里,我的朋友,我希望你能和我坐在一起找个不那么热闹的小菜馆,吃着菜聊着天,一直到你说“走吧,咱们”,然后我们就各自挥别……但我却没有走,也没有认真的看书。

(10)、(注)①野人:乡野之民,农夫。②筠笼:竹笼。③细写:轻轻倾倒。④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

(11)、或许,这一份仙里,也有与生俱来的气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12)、D.作者最后以飞蓬自比,表达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感。

(13)、D.马蹄疾走,诗笔纵横,苍鹰高飞,觥筹交错,烘托出送行的豪壮氛围。

(14)、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15)、到了宋朝,一个叫谢枋得的文人很喜欢唐诗,就编了一本,叫《重订千家诗》,可这厮只喜欢七言律诗,搞得整本书只有七律。

(16)、而说到诗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提李白,李白是不是最会写诗之人尚有争议,但绝对是最会写诗的人之而有一个方面却是毫无争议的,那便是李白绝对是粉丝最多的诗人,不是之一。

(17)、本诗作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18)、如今,在灿若星河的唐诗天空,送别诗已是最重要的一个类别。

(19)、(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20)、又过了十几年,李商隐给一个姑娘送别,也伤感了:

3、最简单的送别诗句

(1)、而李白不仅将送友人的诗写得情真意切,还立意新颖风格独特,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这首诗就是《送友人》。

(2)、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3)、这首古诗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语句也很平和,流传不算很广,可以说是唐诗300首当中比较冷门的一首送别诗了。不过这首古诗练字是很有特点的。把叙事,写景和抒情完全的融合到一起。而且“昨夜微霜初渡河”、“关城树色催寒近”能够触景生情,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4)、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5)、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6)、(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据此赏析诗中画线句。

(7)、唐诗那么厉害,在唐朝却没有一本全面的诗集,(估计晚唐的文人净忙着逃难了)。所以诗人们都只能在晚年把自己的诗整理一下,出一本书,比如《李太白集》、《王右丞集》、《杜工部集》。

(8)、‘渭城曲’、’阳关三叠’,就是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9)、如今,“浮云游子”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意象。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是啊,只要两个人的心在一起,即使身在天涯海角,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12)、众所周知,李白写诗,风雨惊,鬼神泣。世间所有诗的真谛他都了然于胸,却从不按常理出牌。

(13)、D.本诗虽为送别诗,但一洗寂寞悲伤之态,没有缠绵悱侧之情。

(14)、如果你还不理解,可以想想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5)、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依依难舍的深厚友情,表现了送别友人后诗人寂寞和思念的心情。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16)、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②春情,金人③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17)、(2)这首词抒发的情感十分丰富,请简要赏析抒发了词人那些情感?

(18)、D.后四句用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向明月和春草倾诉对远隔天涯的友人的思念之苦。

(19)、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世不管谁读了,都会献出膝盖。

(20)、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4、最简单的送别诗大全

(1)、这首送别诗,没有送别时情绪万千的忧伤,更没有友人分别的哀怨。而是写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这更像是男子汉的送别,更像李白式的送别,心中虽依依不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么的潇洒、豪迈。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其实,我也有些害怕的。我害怕昨日的肆无忌惮与放荡不羁的自由早已离我而去。那个时候,没有牵挂,没有顾忌,因为我对生活没有什么不满,对自己对别人没有什么欲求。但是,现在,我好忙。我思量着什么,计划着什么,避免着什么……偌大个黑乎乎的澡泽地里,我陷进去了,独自在挣扎,却越陷越深……

(4)、其内容与邓词有诸多相和应答之处,请从两词中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5)、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6)、(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7)、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8)、D.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坚持正义与友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该诗是作者用来慰藉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朴挚中有慷慨,处逆境而无悲凉。

(9)、李白用第一句是直白地告诉我们,他是在黄鹤楼送他朋友;第二句,有清清楚楚的说了,他朋友这是要去扬州。而四句,则描写的是送别时的场景。

(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原来这里就是李白和友人道别的地方,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远方只能友人一人前行了。接下去的万里征程,友人可能会像孤孤单单的蓬草一样随风而去,随遇而安,想想路途的艰辛,诗人用了“孤蓬”和“万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担忧。

(11)、而说到诗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提李白,李白是不是最会写诗之人尚有争议,但绝对是最会写诗的人之而有一个方面却是毫无争议的,那便是李白绝对是粉丝最多的诗人,不是之一。

(12)、这就是ahaschool为少年儿童打造的《唐诗300首微电影》。

(13)、当时的李白可谓是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然则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他也心生怀念。更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样豁达的诗句来描述故乡壮丽景色,也更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游子之情。

(14)、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15)、与这些朋友的唱和交流,成为诗人的一大乐事。而与这些诗人的分别,更使得诗人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流芳百世的诗篇。

(16)、A.首联以“衔杯”起句,紧扣“送别”的题意,随后又点出了送别的时令与地点,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17)、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8)、它通俗易懂,初读简单,越读越有味。就好比要评价一首歌好不好,就看你会不会单曲循环它。

(19)、最后,当他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20)、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5、最简单的送别诗五字自创

(1)、C.颈联详写险远难行,情景交融,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

(2)、E.“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3)、在送别诗这一题材中,有许多经典佳作,甚至不乏千古绝唱式的作品。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这些诗,将友人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景,及友人之间的情谊刻画的入木三分。

(4)、在气势上,他化用了汉武帝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5)、”这句结尾诗有很多亮点。让我们挥一挥手各自离开吧,可是离别的哀伤让诗人和友人频频挥手,却不忍真的转头离开。

(6)、比如这首诗,两人都爱饮酒,都爱游历,所以对于两人来说,“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实则是最美好的记忆了。

(7)、(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8)、王昌龄写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时,是一个被贬的官员,时时遭受谗言的攻击,因此诗中的重点并不是离愁别绪,而回应友人对自己的关心。

(9)、李白、孟浩然与杜甫,形成了唐代诗人当中的三角。杜甫仰慕李白,然而李白直接声称“吾爱孟夫子”……

(10)、(2)《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11)、不过相对他们二人的这种离别古诗,有的诗人他的名气没有这么大,诗篇也并不像他们的诗作流传度那么广,但是却能以平和取胜,堪称唐诗300首当中比较冷门的送别古诗。且看:

(12)、来人四十岁上下,他快速拨开人群,一屁股坐在李白对面。

(13)、(2)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元二使安西》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14)、D.该词结尾三句想象丰富,造语精警,在篇章布局、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与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极为相似。

(15)、李白还将孟浩然的离别写得艳丽风流,他在烟雾缭绕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乘船去往繁华富贵的扬州,展现了孟浩然“风流天下闻”的诗人名士形象。

(16)、第一句写出了诗人送别的环境,而后写友人要漂泊万里,隐含了浓重的分别苦涩之情。尤其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含蓄的表达出了自己不舍的情感,深切感人。

(17)、A.“既相逢,却匆匆”中的“既”“却”关联词使用巧妙,写出了词人与徐州友人相逢既晚,相处尤短,却不得不匆匆离去的无奈之情。

(18)、当然,有聚便有散,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而好友分离,诗人们总免不了感伤一番。因此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有过送别友人的诗作。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渭城曲》到如今依然是离别的必读诗歌;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也曾为送好友写下了名诗《送柴侍御》。

(20)、王维的这首《渭城曲》,一改送别诗的灰暗色调,意境变得明丽清新,诗中所写不再是离别的伤感凄凉,而是对友人浓浓的深情和美好的祝愿。

(1)、C.本诗以反问句作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一读难忘。

(2)、李白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又满怀豪情的诗人。他的身上,兼具了飘逸的仙气与坚硬的骨气。他的仙,体现为一种浪漫与豪迈,是灵性与才气的完美结合。李白是诗仙,亦是酒仙,当美酒与文字相互交融,这一份浪漫,是要迷倒众生的。

(3)、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4)、(注)①这首诗作于明朝立国第二年(1369年)。当时,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灰左司郎中沈某同行。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帝将北都洛阳,以光武帝为司隶校尉,三辅吏士见光武僚属,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泪日:“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③此处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5)、(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注)①录事:低级官吏,相当于今天的秘书,低于掌书记。饶州:在今江西,治所在今鄱阳。②建业、浔阳,分别指金陵和江州,即今天的南京和九江。③督邮:汉代官名,职责是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归太守管辖。唐官制无此官名,这里代指地方官。

(7)、诗仙写出如此通俗易懂的七言绝句,不可谓不漂亮。

(8)、对于大多数人,熟记几十首经典,能够体会唐诗的美、中文的神奇与凝练,就够了。

(9)、安静的阅读,安静的思考与感受!关注我的平台:经典短文阅读(JDduanwen)

(10)、A.首句中“秋风”点明送别的时间,“十驿”极言襄阳至荆门路程之长,渲染了离别的伤感。

(11)、诗的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12)、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28个字里,没有如何话别,没有感情深厚的描写,只有李白望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中,久久没有回头。

(13)、A.首句不仅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14)、一首诗有一联金句,已算好诗。而这首,有两联。

(15)、yǔjūnlíbiéyì,tónɡshìhuànyóurén。

(16)、友人要到边疆赴任了,在清晨的细雨中,王维送别好友,他举起酒杯,劝友人再饮下这杯酒,说: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友人共饮了。

(17)、(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18)、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19)、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2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3)、而李白真正意义上最好的朋友,非孟浩然莫属,一句"吾爱孟夫子"便足够说明一切。能出现在李白诗中,并被李白当朋友的人并不多,甚至连陪着他在河北厮混了很久的杜甫都算不上。

(4)、B.颔联以“珊瑚树”与“獬豸冠”对举,互文见义,写这些珍贵的东西以此来显示汉唐国力强盛。

(5)、(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6)、王维的这首《山中送别》,正是抓住这样一个时刻,抒写他内心的离别之情。

(7)、李白用第一句诗直白的告诉我们,他是在黄鹤楼送他朋友;第二句,又清清楚楚的说了,他朋友这是要去扬州。而四句,则描写的是送别时的场景。

(8)、这首诗之所以说它简单,首先是全诗简单易懂,其次也没有引用任何典故,李白这种诗风与晚唐的李商隐是截然不同的。

(9)、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0)、“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两句写得真是情真意切,缠绵悱恻。俗话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每到最后分手,总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友人虽已登舟而去,但友人频频回过头来“看”着诗人。“回头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友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一个“看”字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1)、B.颔联用典贴切。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

(12)、全面视觉化,朗诵规范化,是这套视频的最大特色,会让孩子更快速、直观地理解诗的含义。

(13)、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1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C.“背归鸿,去吴中”,写词人想象离开徐州奔赴湖州途中的情景,词人因把徐州当成了自己的故乡,所以内心自叹不如归鸿。

(16)、(2)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李馀喜悦心情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17)、诗人未必没有“离伤”,只是他将“离伤”藏在心底,不想感染对方。

(18)、(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9)、(2)请结合全诗赏析“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句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20)、(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杜牧的这首送别诗,是写给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歌妓的,诗中对少女气质与心思的描写,堪称绝妙。

(3)、C.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

(4)、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

(5)、朋友乘船走后,诗人不胜酒力,睡着了,醒来时,已是日暮时分,友人早已走远,天下起了雨,在这样怅惘的环境下,诗人独自走下了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