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勒内·笛卡尔先生在他的时代107句文案

精选勒内·笛卡尔先生在他的时代107句文案

勒内笛卡尔的故事

1、勒内笛卡儿

(1)、笛卡尔于1616年被授予法学硕士学位。他虽然学了很多书本知识,但不满足,他要走出去学学“世界这一本大书”。机缘凑巧,正值尼德兰北部的几个省(即荷兰)联合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战争爆发。

(2)、(天才数学家)数学界的“牛人”——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3)、在笛卡儿所处的时代,代数还是一门比较新的科学,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它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

(4)、笛卡尔认为物体的根本属性是广延,它是占据空间的实体,因此空间的广延与物体的广延是一回事。任何空间都包含着物质,绝对的虚空是不存在的。

(5)、几天后,笛卡尔也被召进宫,成了公主的数学老师。

(6)、这还得从他与克里斯蒂娜“公主”的故事说起。

(7)、而且她的父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早也在1932年驾崩。所以克里斯蒂娜从6岁时起,就已经称得上是名正言顺的女王了。

(8)、《我绝不与这个世界妥协!英国最伟大人物丘吉尔的波澜人生和59条精辟语录》

(9)、“我鄙视你们这些11点之前起床的人,也鄙视你们这些3点31出门的人。”这是一句调侃哲学家的话,前半句说的就是笛卡尔(后半句说的是康德)。前文已提到过,笛卡尔身体虚弱,是一个十分珍惜睡眠时间的人,同时也有赖床的习惯。

(10)、法国是荷兰的同盟国,同盟军由莫里思·德纳索亲王率领。1618年,二十二岁的笛卡尔和当时许多贵族青年一样,带着一个仆人,自费到荷兰从军,当了一名军官。1619年笛卡尔脱离了新教徒德纳索的军队,又参加了巴伐利亚公爵的天主教军团攻打波希米亚国王的战争。他好像并没有实地作战过,不过借从军的机会走了很多地方。脱离军队后,他又到处旅行,几乎走遍了当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全部德国。他到过匈牙利、奥地利、波希米亚、丹麦、英国,后来又到瑞士、意大利,最后定居于荷兰。旅行中,他结识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都给过他很多启示和帮助。

(11)、在心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是有所贡献的。他的观点和重大发现,对后来心理学颇有影响。他是近代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理论著名的代表。他的反射和反射弧的重大发现,为“动物是机器”的论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提出,反应----刺激的假设。

(12)、但由于“我”在逻辑中至少有两种用法,这点也就变得不那么明显。“我”既可以指称视角性对象,也可以指称公共对象。当然,最常见的是用它来指称视角性对象。但是当这个“我”的公共身份凸显出来时,只用这个代词就不够了,通常还必须加上人名。比方说在发誓的时候,我不能只说“我在此庄严宣誓……”,而是应该说,“我,雅科·尤哈尼·亨迪卡在此庄严宣誓……”。我稍后再来谈“我”这个代词一语双关的特点。实际上“我”的两种意义之所以会纠缠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假设了我(说话者)知道我的公共身份是什么。我们稍后再讨论这个假设的地位。

(13)、勒内·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14)、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15)、这种以主体为中心的辨别方式叫作有视角的,必须把它同公共的或以对象(或客体)为中心的辨别方式区别开。两者的区别可以这样理解:设想一出古代戏剧所虚构出的世界,其中每个演员都带着面具。公共的辨别关心的是演员脱下面具(即除去视角身份)后的身份。

(16)、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有所建树。他在中首次对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论证。他还解释了人的视力失常的原因,并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力学上笛卡尔则发展了伽利略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笛卡尔发现了动量守恒原理。他还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漩涡说等理论学说,虽然具体理论有许多缺陷,但依然对以后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影响。

(17)、起初笛卡尔只是轻微的感冒,但因其不愿配合治疗,很快便转变成了当时无药可医的肺炎。

(18)、1662年,伽利略·伽利雷指出“以任何速度运动着的物体,只要除去加速或减速的外因,此速度就可以保持不变。”勒内·笛卡尔也认为,在没有外加作用时,粒子或者匀速运动,或者静止。

(19)、根据笛卡儿坐标系,我们很容易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比如蜘蛛是运动的,当蜘蛛网上落了一只苍蝇时,蜘蛛会从中心A点跑到苍蝇所在的B点,饕餮一餐后回到中心A点上。尽管都是在AB之间活动,但是意义不同,这该如何在坐标系上表达呢?很简单,画个带个箭头的线段就行了,线段的长度表示大小,箭头表示方向,所以称之为“向量”。箭者,矢也,故而又称之为“矢量”。根据伽利略的运动相对性原理,速度自然有大小有方向,故而速度也是矢量。物理学中的速度和日常生活中的速度不是一个概念,后者在物理学中通常称为“速率”。笛卡尔眼中的物体运动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认为物体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其中一种是直线运动,另外一种是完美的圆周运动。这两种方式都被伽利略很好地继承了下来。笛卡儿曾研究过物体的圆周运动,比如拿一根绳子拴住一个小球沿圆周甩动起来,小球就会绕圆心不停地做圆周运动,但在松开绳子的那一瞬间,小球就会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飞走,也就是说以即时速度做直线运动去了。

(20)、   在卷二中,笛卡儿用这种新方法解决帕普斯问题时,在平面上以一条直线为基线,为它规定一个起点,又选定与之相交的另一条直线,它们分别相当于x轴、原点O、y轴,构成一个斜坐标系。那么该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x,y)惟一地确定。帕普斯问题就化成了一个含两个未知数的二次不定方程。笛卡儿指出,方程的次数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次数将曲线分类。

2、勒内·笛卡尔先生在他的时代

(1)、笛卡尔最著名的思想就是"我思故我在",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这个出发点,对此后的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句被笛卡儿当作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名言,在过去的东欧和现在的中国学界都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代表,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为论据,认为Descartes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Descartes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从这个绝对的怀疑,Descartes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2)、他专注的神情吸引了一位路过的少女——18岁的克里斯蒂娜。她拿起笛卡尔的数学书和草稿纸,和他交谈起来。言谈中,笛卡尔发现,这个小女孩思维敏捷,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两人道别不久后,他接到国王的通知,被聘请为小公主的数学老师。克里斯蒂娜就是这个公主。爱情,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萌芽。然而,当这一切传到国王耳中时,国王大怒,下令马上将笛卡尔处死。最终,在公主的哀求下,笛卡尔被遣返回法国。

(3)、原发期刊:《世界哲学》2013年第3期第13-21页

(4)、   在卷三中,笛卡儿指出,方程可能有和它的次数一样多的根,还提出了著名的笛卡儿符号法则:方程正根的最多个数等于其系数变号的次数;其负根的最多个数(他称为假根)等于符号不变的次数。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创造的符号系统,用a,b,c,…表示已知量,用x,y,z,…表示未知量。

(5)、  笛卡儿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儿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沦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6)、因为上一代人的政变,伊丽莎白从小就寄人篱下,命运多舛。但伊丽莎白自幼就聪颖国=过人,除了精通六国语言之外,她对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颇感兴趣。

(7)、这时笛卡尔的哲学学说早已轰动一时,但终于因为与基督教会的宗教哲学不合而遭到禁止,他的书也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笛卡尔在荷兰定居达二十一年之久,一方面为了隐居,同时也是避难。他在荷兰曾迁居过二十四次,换过十三个城市,他的来往信件都由他在巴黎的好友麦尔赛纳转寄。布鲁诺的结局和伽利略晚年的遭遇吓坏了他,因为不但在科学方面他是天主教义的敌对者,即使是在哲学方面他也是教会御用的经院哲学的叛逆者。

(8)、因此,笛卡尔要求哲学的基本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它们必须是明白而清晰的,人心在注意思考它们时,一定不能怀疑它们的真理”;第“我们关于别的事物方面的所有的知识一定是完全依靠那些真理的,以至于我们虽然可以离开依靠于它们的事物,单独了解那些原理,可是离开那些原理,我们就一定不能知道依靠于它们的那些事物”。

(9)、关于“我思”的很多问题,起先我也没注意到。慢慢地我才发现其中还有些更深的问题。比如我们必须得问,笛卡尔到底能指望证明什么样的实体存在。即使I.卡尔维诺(ItaloCalvino)笔下的“不存在的骑士”说“我不存在”,那也并不会带来本体论上的困难,因为他只是否认自己是一个物理对象而已②。但是,不存在的骑士并不是将“我思”论证理解为“演示”的反例。相反,“不存在的骑士”的这一言语行为正好使自己进入到卡尔维诺的虚幻世界,成为那个世界中的一员(而且是作为整个故事的主角),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言语行为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所以,就像我第二篇关于“我思”的文章中所说的,人们不禁会问,“我思,故谁在呢?”③。的确,倘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回答,那么我们只能得到这样的结论:笛卡尔从“我思”只能得到“esdenkt”(思考正在进行)。同理,笛卡尔绝不可能轻易地从“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直接推出“我是一个在思考的东西”(sumrescogitans)。

(10)、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11)、③JaakkoHintikka,Cogito,ErgoQuisEst?,RevueInternationaldePhilosophie,vol.50,1996,pp.5-

(12)、把每个研究的难题细分为若干小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比如每个物体的运动是如此复杂,但是可以将其细分为几种运动的组合。

(13)、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摆脱了经院哲学的盲目教条主义,转而推崇理性;另一方面开启了哲学的新思潮,为后来的哲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后人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故事最后的真相这位伟大的人物终于敌不过羸弱的身体,于54岁时去世。他暮年那段“忘年恋”的真相是这样的:1649年冬天,笛卡儿旅游到北欧的瑞典,瑞典年轻的女王(不是公主)很喜欢他的课(哲学课,非数学课),而且上课时间必须是从早上5点就开始。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笛卡儿正躺在床上思考问题,为此笛卡儿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迎合女王。第二年,他因严寒感染肺炎去世。

(14)、以上这些对“我思”论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首先,在考虑他自己的存在时,笛卡尔一定隐含地假定了某个特定的辨别方式。否则,他就丝毫躲不过G.李希滕贝格(GeorgLichtenberg)对他的批评。

(15)、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栏上,看到用佛莱芒语提出的数学问题征答。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并且让身旁的人,将他不懂的佛莱芒语翻译成拉丁语。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岁的以撒·贝克曼(IsaacBeeckman)。贝克曼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有很高造诣,很快成为了他的导师 。4个月后,他写信给贝克曼:“你是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在数学上有了4个重大发现。

(16)、所以,这是确实是一个悲剧的故事,只是并不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罢了。

(17)、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总结了卓越的自然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加以哲学的概括和论证,提出了以数学方法为核心的演绎法。

(18)、而笛卡尔生性就是较温和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作研究。他更不是像伽利略那样为真理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例如在1633年,他在得知伽利略获异端罪后,便放下手中几乎完成的论宇宙的著作,不敢发表。

(19)、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正因此时我唯一能够确定的事就是我自我思想的存在。

(20)、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瑞典公主克莉丝汀,笛卡尔落魄无比、穷困潦倒,又不愿意请求别人的施舍,每天只是拿着破笔破纸研究数学题。

3、勒内·笛卡尔名言

(1)、但是,难道仅仅因为概念上的原因,一个对象的视角性角色和公共角色之间也就有了类似的同一性吗?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演员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的概念关系吗?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样。“这个人是市长梅尼诺(Menino)”这样的陈述之所以真,并不仅仅由于概念性的原因。但也确实有一种情况,只需概念性的原因就可以确保同一性成立。那就是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我”时。正像我在前面说的,在“我”的一种典型用法之下,一个视角性身份与一个公共身份根据定义就是同一的,尽管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如果我向一个刚认识的人介绍自己说“我是雅科·亨迪卡”,我并不是在陈述一个世界里的事实,而是一个概念性的或(某种意义上)语言的事实。我只是告诉你我叫什么。所以,视角的和公共辨别的角色在“我”(“I”或“me”)这里,概念上就是一体的。这是这个代词最有特色的一个语义性质,它简直就像是为了笛卡尔的目的量身定做的一样。

(2)、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3)、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由其相邻的物体移近于别的物体,也就是机械的位置移动。

(4)、归根究底,这都是因为两个辨别系统与同一个指称系统联系在一起了。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二个逻辑特性就是可以用来指称(与视角性对象“我”同一的那个)被公共辨别的对象,无论它是哪种公共对象。所以笛卡尔的论证也可以这样理解:“我(这个被视角性地辨别的对象)存在,所以我所是的(被公共辨认的)那个人也存在。”另外,那个公共对象名叫“笛卡尔”这个事实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性的概念事实,让勒内可以设想他的结论同一个实际的事物(即,被公共辨认的)相关联。而我就是这个特殊事物,和某个演员正好扮演了如此那般的一个角色,道理是一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命名关系很明显是概念性的(或语言的),而不是偶然的(或事实性的)。

(5)、(伽利略)1638年,伽利略在他的著作《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记录了理想斜面实验(一个小球沿倾斜平台滚向水平面,表面越光滑小球滚得越远),并推理如有一足够长而绝对光滑的表面,将没有东西(摩擦力)阻碍小球运动,所以小球一直继续运动或者直到有东西(外力)阻碍它。1644年,法国物理学家勒内.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中弥补了伽利略的不足。他明确的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因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还特别的声明:惯性运动的物体永远不会使自己趋向曲线运动,即物体将以同一速度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笛卡尔的思想对牛顿产生一定的影响,笛卡尔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不过,养成晚起的这个习惯,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笛卡尔在学校虽然随性,但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20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7)、《硅谷人脉王,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的创业史和16条人生经验》

(8)、笛卡尔在《哲学原理》里把人类全部知识比做一棵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树枝是分门别类的各种科学。因此他一反经院哲学的惯例,先讲形而上学。

(9)、随着公主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他们之间的纯粹美好的爱情萌芽了。

(10)、在笛卡尔的年代,几何学在数学界还占有统治地位,而代数学则几乎是全新的学科。但笛卡尔则开创了“以代数的方式来表达几何”的先例。

(11)、  1628年,笛卡尔写出《指导哲理之原则》,1634年完成了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儿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6月8日在莱顿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重要著作。

(12)、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13)、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笛卡尔的宗教信仰在学术圈中一直被严格地争论着。他声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时代,笛卡尔被指控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

(14)、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15)、   在《几何学》卷一中,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距离,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

(16)、在这四条方法论原则中,笛卡尔首先确立的是普遍怀疑的出发点、理性的权威和衡量真理的标准。他要求对一切知识采取怀疑的态度,只接受那些被心智(理性)明确地认识为真的东西,而且确定了真理的标准,那就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所谓“清楚”就是对象界限分明,与其他的对象判然有别,不混杂。所谓“明白”就是对象明显地、位置适当地呈现在心灵面前,不暗昧,不模糊。在第二条原则中,他概括了分析的方法。第三条原则概括了综合方法。第四条原则则类似完全列举或归纳方法。

(17)、《电商之父杰夫·贝索斯简史:鲜为人知的9件趣事,15条经典语录和12本必读书单》

(18)、他还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彩虹现象,并且通过元素微粒的旋转速度来分析颜色。

(19)、《哲学原理》本来打算包括六个部分:《知识原理》(即形而上学原理)、《物理性的东西的原理》(即物理学原理)、《天》、《地》、《植物和动物》、《人》,最后只写了前四个部分,后两个部分因缺乏材料没有写成。

(20)、在解析几何学中,应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几何图形转化为代数方程来研究,亦可将代数方程画成几何图形来研究。

4、勒内·笛卡尔的生平简介

(1)、但这怎么能难倒天才的笛卡尔,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寄出了最后一封情书。国王拿到这封情书有点懵,因为上面只有一个公式:

(2)、一位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在路边邂逅了一位18岁的公主,他因为才华横溢而被公主的父亲选中当公主的数学老师。日日耳鬓厮磨,公主和老人产生了不伦之恋。国王知道后,一气之下将老人放逐,并禁止他们之间的任何交流。流离失所的老人身染沉疴,寄去的十二封书信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当写第十三封信时,他气绝身亡了,信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r=a(1-sinθ)。国王看不懂,遂将全国的数学家请来,但无人能解开谜团,于是国王很放心,将这封信交给了闷闷不乐的公主。公主收到信后立刻明白了恋人的意思。她用老人教给她的“坐标系”将这个方程画了出来(见图8-1)。

(3)、1596年3月31日,勒内·笛卡尔出生在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为笛卡尔)。他出身于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Joachim是雷恩的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

(4)、1616年,20岁的笛卡儿带着仆人加入了荷兰军队当一名军官。说是军官,实际上就是雇佣兵。当时荷兰为独立和西班牙开战,但是笛卡儿到了前线后不久,两方签订了暂时的停战协定。闲来没事,他就开始研究数学。

(5)、他在该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学习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他学习到了数学和物理学,包括伽利略的工作。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

(6)、总结一下,笛卡尔从逻辑学、几何学等角度发现了4条原则:

(7)、然而世事难料,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又引来了另一位崇拜者。她就是文章开头心形曲线故事的女主——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8)、笛卡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其一生活动中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9)、当感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我不好立刻作出任何决定,用另一些思想使自我定务必神,直到时刻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10)、接触作用:通过其他物质传递。既然是传递,其作用过程肯定是Sou~。

(11)、笛卡尔出生于法国都伦的拉哈耶,贵族家庭的后裔,父亲是个律师。他早年受教于拉福累歇的耶稣会学校。1612年赴巴黎从事研究,曾于1617年和1619年两次从军,离开军营后旅行于欧洲,他的学术研究是在军旅和旅行中作出的。

(12)、   笛卡儿靠着天才的直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从1619年读了开普勒的光学著作后,笛卡儿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参与了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论视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13)、不幸的笛卡尔回到法国后,还染上了可怕的黑死病。

(14)、有一天克莉丝汀的马车路过街头,发现了笛卡尔是在研究数学,公主便下车询问,最后笛卡尔发现公主很有数学天赋。

(15)、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有所建树。他在中首次对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论证。他还解释了人的视力失常的原因,并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力学上笛卡尔则发展了伽利略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笛卡尔发现了动量守恒原理。他还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漩涡说等理论学说,虽然具体理论有许多缺陷,但依然对以后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影响。

(16)、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17)、笛卡尔于1637年,在他的巨作《方法论》中,提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18)、这听起来也许有些自相矛盾,笛卡尔在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真正持怀疑论立场,他只不过是以此作为思想实验的起点。这个戏剧的类比说明了这个表面的矛盾双方是如何调和的。持皮浪主义观点的是勒内,而不是批评怀疑论的笛卡尔。

(19)、据说这封另类的情书,至今还被保存在欧洲笛卡尔的纪念馆中。这也就是笛卡尔凄美的爱情与著名心形曲线的由来。

(20)、(天才数学家)才掀起数学危机,就拿诺贝尔文学奖——伯特兰·罗素

5、勒奈笛卡尔

(1)、  笛卡儿把他的机械论观点应用到天体,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形成了他关于宇宙发生与构造的学说。他认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而不只是从已有的形态来观察,对事物更易于理解。他创立了漩涡说。他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物质的质点处于统一的漩涡之中,在运动中分化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则形成太阳和恒星。

(2)、勒内·笛卡尔是现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是解析几何的发明人和小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按照罗伯特·沃森的说法,他还是”现代第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

(3)、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公主,看着笛卡尔埋头苦算的数学难题,深深被他的才华折服。

(4)、运动的原因分为普遍原因(第一原因):世界运动的最高原因或者总原因都是上帝,上帝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创造了运动,运动的总量是不变的。特殊原因(第二原因):运动的现实原因即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运动都是由特殊原因引起的。

(5)、从1616年到1628年,笛卡尔做了广泛的游历。他曾在三个军队中(荷兰、巴伐利亚和匈牙利)短期服役,但从未参加任何战斗。观光过意大利、波兰、丹麦及其它许多国家。在这些年间,系统陈述了所发现真理的一般方法。五十二岁时,决定用此方法将世界做个综合性的描述。1629年写了一书,概述了他的方法。在1630年到1634年期间,笛卡尔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科学。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亲自做解剖。在光学、气象学、数学及其他几个学科领域内都独立从事过重要研究。

(6)、故事始于1650年的一个宁静午后,斯德哥尔摩街头上,52岁穷困潦倒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高贵的公主克里斯蒂娜。

(7)、①恒性定律:静者恒静,动者恒动;②物体按其本性来说只能做直线运动;③运动量的转移被证明是不科学的。

(8)、  笛卡儿的方法论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他善于运用直观“模型”来说明物理现象。例如利用“网球”模型说明光的折射;用“盲人的手杖”来形象地比喻光信息沿物质作瞬时传输;用盛水的玻璃球来模拟并成功地解释了虹霓现象等。第他提倡运用假设和假说的方法,如宇宙结构论中的旋涡说。此外他还提出“普遍怀疑”原则。这一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权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

(9)、笛卡尔在1637年发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方法论》。《方法论》是用法文而不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一切有文化的人都可以通读,包括没有学过古典语言的人。在《方法论》中附有三篇论文,在这三篇论文中笛卡尔给出了用自己的方法做出发明的例子。第一篇《光学》论文中,笛卡尔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但是这个定律在此之前就已被威勒勃劳德·斯内尔发现);讨论了透镜和多种其它光学仪器;描述了眼睛的功能及病态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光的学说,后来为克里斯琴·海更斯系统阐述的光波学说揭开了序幕。第二篇论文第一次用现代的观点来探索气象,讨论了云雨风,正确解释了彩虹的形成原因。批驳热是一种不可见的流体组成的观念,指出热是一种内在运动形式的正确推论(但是这个推论以前已由弗朗西斯,培根和其他人提出过)。在第三篇论文中,笛卡尔介绍了解析几何。这是一项重大的数学进展,为牛顿发明微分开辟了道路。

(10)、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11)、《股神幕后的超级智囊:查理·芒格的35个人生信条和10本最爱读的书》

(12)、(亚里士多德)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人们讨论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停止运动。

(13)、笛卡儿对这只蜘蛛感兴趣,是因为他这时正思索着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但遇到了一个困难,便是几何中的点如何才能用代数中的几个数表示出来呢?晚上,他心中充满极大的兴奋,带着愉快而又焦急的心情去入睡,使得他接连做噩梦,头脑久久不能平静。凌晨,想着这只悬在半空中的蜘蛛,沉思中的笛卡儿豁然开朗:能不能用两面墙的交线及墙与天花板的交线,来确定它的空间位置呢?

(14)、1650年2月11日,笛卡尔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15)、一切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来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们的说话。

(16)、但是马上就会有人提出反驳。有人指出,即使对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两种辨别方式会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因为那个自我指称的人知道自己是谁(根据公共的标准)。一个失忆者就可能做不到。然而,这并未改变这一事实:两种辨别方式的联系是概念上的。那个失忆者忘记的不是一个经验事实,而是一个概念事实,即自己名字的意义。我可能忘记自己的名字,但只要我还会说英语,我就知道:只要说“我”,我就能指称被公共辨认的我(而不仅仅是视角性的我的化身)。

(17)、  据说,笛卡儿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儿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18)、因为首次提出心形曲线“Cardilid”的是一位意大利数学家。那时是1741年,笛卡尔已经逝世近一个世纪。

(19)、两岁的那一年,笛卡尔的母亲去世了,本来就瘦小的笛卡尔没有了母亲的照料,不仅不吃东西而且经常哭泣,爸爸眼看着笛卡尔心疼得要命,于是赶紧给他请了—个温柔而善良的保姆,笛卡尔的保姆非常耐心,把笛卡尔带得很好,使得笛卡尔起死回生。

(20)、少年时期他上过一所环境优雅的耶稣会学校──尖塔中学。二十岁在普瓦提埃大学获得法律学学位。虽然笛卡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认为除了数学以外任何其它领域的知识皆是有懈可击的。从此,他没有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决定漫游整个欧洲,开阔视野,见悉世面。由于笛卡尔的家庭经济富裕,足以使他囊满无挂,悠哉游哉。

(1)、他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跟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欧陆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哲学。

(2)、在构思及写作本文的过程中,A.加内特(AaronGarrett)和B.多伊尔(BretDoyle)的评论给了我有益的刺激和帮助。另外我还要感谢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多年以前,我记得(很可惜已经很模糊了)在做《综合》(Synthese)杂志主编时曾收到过一篇文章,该文的主题就是笛卡尔论证和哥德尔论证之间的类似。我当时不以为意,于是拒绝了那篇文章,至于作者是谁我也不记得了。我希望他能站出来告诉我这一有趣的洞见是来自于他的。

(3)、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儿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

(4)、《不做世界的观光客,而是科教的探险者:诺贝尓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精彩人生,10大成就和23条智慧语录》

(5)、但是由此产生的论证真是先天的吗?我在前文中指出,“我”主要依赖于一个被视角辨认的对象。这个对象事实上与一个被公共辨认的对象(即,名字的承担者)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笛卡尔不能说,“我,勒内·笛卡尔,思想,所以我,勒内·笛卡尔,存在”呢?理由大家都有目共睹:勒内(被视角辨认的“我”)同笛卡尔(公共的人)刚好是同一个人,这只是偶然的。

(6)、  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儿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自小他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7)、从古埃及开始,东方智慧与西方智慧在战争后的一次次融合让人类在代数和几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笛卡儿之前,它们仍是两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几何直观形象,代数精确抽象。笛卡儿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能否把几何图形和代数结合起来,让代数中的每个数在几何上都有意义,同时也让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一一对应。为此,他废寝忘食,甚至生病时都不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