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胡适北大就职演讲稿78句文案

精选胡适北大就职演讲稿78句文案

胡适北大

1、胡适在北大的讲话

(1)、"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崇洋媚外、长跪不起的"名言"很多人都听过吧,它出自胡适之口!除此之外,胡适曾经将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屈辱经历归结于中国人的"贫穷"、"愚昧"等"自身原因"!如此受害者有罪论,任是谁听了都会大呼:"歪理!"

(2)、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3)、1947年3月14日,胡适在中基会年会上提出中基会与北大第二次合作议案,具体内容是:北大向中基会借美元三十万元,分两年支付,作为购买图书设备之用。北大每年付息五厘,由教育部担保,用美金付还。两年之后,分十五年还本。

(4)、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5)、胡适很快回电朱家骅、蒋梦麟、傅斯年表示接受任命,并向在美的饶毓泰、杨联升写信,请他们推荐著名学者到北大教学。饶与杨向胡适提供的名单有著名学者张文裕、彭恒武、马仕俊、张宗燧、汪敬熙、钱学森、马大猷、郭永怀、黄昆等,皆为杰出的中国科学家,特别提出要请钱学森任北大工学院院长,马大猷任电机系主任。胡适非常高兴,很快给钱学森写信聘任他为北大工学院院长。钱回信说:因为与加州理工学院的聘约未满,短期内不能回国就任。胡回信约定,请钱学森过几年回国就任。因为钱学森不能回国,胡适改请马大猷任北大工学院院长。

(6)、正如吴宓所说,辜鸿铭为了阐明国粹,行之终身,无所不倦。

(7)、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8)、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9)、本文来自于“文汇讲堂”:丁怡、李念:《讲堂直击|七十年前今天,北大校长胡适作开学典礼致辞》,文章已得到授权,转载时有所改动。

(10)、这是因为胡适在早年间对李敖有恩情。当年李敖贫困潦倒,无名无钱,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心灰意冷的李敖给胡适写了一封书信。胡适读完对他很是赞赏并且随回信附赠1000元以作资助。这封来自胡适的信件和金钱帮助给了李敖莫大的安慰。

(11)、“胡适与北大”展览于2016年9月19日-2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东门展厅展出,欢迎各位前来观展。

(12)、因为他留过洋,拥有丰厚的西方文化和洋文知识,被聘为北大一级教授,薪资优渥。但是和别的教授不同,他穿着长袍,留着长辫子……

(13)、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纽约立下遗嘱,将留存大陆的102箱藏书信件全部捐赠北大。在台北去世后,胡适的灵柩上覆盖着北京大学校旗。

(14)、由于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极大地引起了杜威先生的兴趣,杜威夫妇变更了回国计划,这一待就是两年零两个月。

(15)、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16)、1906年夏,胡适考入由留日学生创办的中国公学,开始尝试写白话文章和小说。离开中国公学后,一次酒后大醉而被捕入狱的胡适猛然警醒,开始专心准备庚款留美考试。1910年8月,在400多个考生中,胡适考取第55名,16日,他与同期留美生搭乘“上海宫殿”号赴美留学。

(17)、为什么美国的信徒如胡适、蒋梦麟之流热衷于将学运扼杀于启蒙状态呢?

(18)、教育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任重道远的事情。另外教育本身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我国为了切实推行基础教育全民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义务教育。至于高等教育,现在还是需要学生们通过数十年的认真学习才可以进入大学校门。

(19)、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南京政府有意将北大南迁。经过激烈的辩论,胡适做出了他在北大的最后一个重大决定:不搬迁。理由很简单,北大在北平才叫北京大学,离开了北平还能叫北京大学吗?

(20)、陈独秀、蔡元培能够对胡适寄予厚望,这跟胡适的办中国高等学府的新思想息息相关,但是能够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无疑对胡适的前途产生了巨大影响。

2、胡适北大就职演讲稿

(1)、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2)、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此段讲理想容易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3)、然后在北大学生中发起倡议书与签名信,企图通过类似于“公投”(这个词熟悉吧?外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分离出去的)的方式将北大迁往上海。

(4)、辜鸿铭本来是时代维新的先驱,是最早剪辫子、装西装的人。

(5)、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6)、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7)、1946年7月胡适在美国学习后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但是以他当时的地位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人,不应该如此顺利的进入了北大,他能有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蔡元培。

(8)、出生于1891年12月17日,清朝光绪年间,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9)、这个时期,胡适的一个重要设想就是在北大建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为国家发展科学储备人才。1947年夏,他曾写信给白崇禧、陈诚提议此事,开列一份拟从国外聘请回国的学者名单,并称钱三强、何泽慧、袁家骝等九人“皆已允来北大”。但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法提供资金支持。胡适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多番周折,筹到10万美元的“复兴经费”,并把它全部给物理系以建立现代物理学。

(10)、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11)、1914年,辜鸿铭离开了张之洞,因得蔡元培赏识,他来到了北大任教。

(12)、1952年12月17日,胡适出席台北北大校友举办的北大五十四周年庆祝会,在演讲中,他回忆了北大在忧患中奋斗的历史。

(13)、1947年5月,全国通货膨胀更厉害了,物价飞涨,使大多数公职人员、教职员工吃饭都成了问题,北大也不例外,胡适亲身感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北大秘书长给胡适算了一笔账,胡适1946年8月刚到北平时,每月工资28万法币,折合美金100元,到了1947年4月,每月工资是100万法币,折合美金只有35元了,每天只有1个多美金。胡适说:这点钱全家吃饭都不够。他给美国友人徐公肃、唐世英写信说:“现在我成为贫士了。”在美国的赵元任夫妇听说胡适薪水这么少,专门托人从美国给胡适带来了200美金,补助他家用。胡适都这样,北大的教授更苦。对胡适刺激最大的是他主持北大教授会讨论北大未来的发展时,向达教授气愤地说:“我每天愁的是明天吃什么,哪有心情想北大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这样下去,我们都要死光了。”教育经费短缺,教职员生活不下去,使胡适觉得北大很难办下去,他曾给朱家骅写了辞职信,朱坚决挽留,他才勉强干下去。

(14)、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15)、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16)、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17)、胡适先生当年做这番话演讲时可能没想到,他的话,影响了后来很多毕业生。

(18)、但是,辜鸿铭有着一颗闪亮的中国心,因为他自幼受在南洋谋生的父亲教导“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19)、胡适还积极参与到了新文化运动中,他加入了《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宣传民主科学,他的诗集《尝试集》是新文学中第一部白话诗集,他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20)、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3、胡适在北大

(1)、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2)、这一年,垂帘后的慈禧正沉迷于京戏和鞋子,看不到世界正以她无法想象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天朝旁边的日本,明治维新已有38年,美国独立战争也已经结束108年。

(3)、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4)、他们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的选择上,犹豫不决,而最终做出的选择却是个人的利益,凡是在美国式民主影响下的那些所谓学者、教授等,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5)、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能满足个人的志向,如果这份职业既轻松又赚钱,那么胡适的建议倒也不错。但当时的情况是“毕业即失业”,职业尚无,哪里能有“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6)、1924年9月,胡适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同人合影。前排左起:董作宾、陈垣、朱希祖、蒋梦麟、黄文弼;二排左起:孙伏园、顾颉刚、马衡、沈兼士、胡鸣盛;三排左二为胡适。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档案馆。

(7)、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校园里的学风非常开放。如果学生觉得教授的水平不够,是可以建议校方将其解聘的。

(8)、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9)、他讲这话,曾受到北大同学当面质问。同学问他:“驻华美军强奸女性不是一件,许多城市都发生了,美军开军车碾死中国同胞也不断发生,这都是因为国民d政府请求美军驻华造成的惨案,你说说这是不是事实?”胡适很尴尬,闭口不答。1947年1月份美军军事法庭审判此案时,他请了北大法律系教授做沈崇的律师,他不顾朱家骅的劝阻,出席审判会,当军事法庭在强有力的证词证据面前不得不宣判皮尔逊犯了强奸罪时,胡适同在场的人握手祝贺。后来,美国海军宣布取消皮尔逊的强奸罪后,他非常震惊,曾表示失望。

(10)、胡适说:“我们仔细考虑,决定把北大献给国家,作为原子物理研究中心,人才罗致,由北大负责。但此项研究与试验,须有充分最新设备,不能不请国家特别的补助。”

(11)、胡适卸任之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利用难得的清闲完成《中国思想史》的写作。1943年11月8日,胡适在收到王重民书信中所附《跋赵一清校本〈水经注〉兼论戴赵全赵两公案》一文后,决定重审“《水经注》案”,以至于他此后在美国以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此案的重审上,写出的校勘考证文字有二百多万。

(12)、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13)、第二件事则是:怼人!李敖实可谓怼天、怼地、怼空气。只要是他看不惯,他就要张嘴批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李敖批评不到的。除了爱批评世间大事小情,李敖还十分的"自恋"。他曾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位很是骄傲的李敖却是从来没有说过任何关于胡适的负面言论。

(14)、此外,他还积极辅佐蔡元培先生对北大进行的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先后担任了哲学研究所主任、英文教授会主任、英文研究所主任、北大组织委员会委员、北大预算委员会聘任委员和出版委员会委员长以及北大教务长、北大评议会评议员等要职,为学校决策出谋划策。

(15)、在五四运动爆发前,胡适就跑到上海去接杜威去了,甚至他想把陈独秀也一起拉去上海,免得他在北大“鼓动学生闹事。”

(16)、在此文中,他还特别强调不应以“思想言论”入罪,让青年自由探索——“少年人应该东冲西撞,四面摸索,自己寻出他安身立命的思想。偶然跌一两交,落到某种陷坑里去,也算不得大不幸的事。撞了壁,他可以走回头;落了坑,他可以增长见识与经验。这样自由摸索出来的思想信仰,才够得上安身立命的资格。”他还以一个俏皮的比喻形容:“最靠不住的是重重保护之下长大起来的青年人,好比从没出过绣房的千金小姐,一旦到了大世界里,见个白脸小伙子对她一笑,就失魂落魄地害起单相思来了。”显然,在他看来,风云激荡、思潮迭起的年代里,明智地“疏”胜过盲目地“堵”。

(17)、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

(18)、黄侃不仅是骂胡适,他骂的人多了,骂钱玄同,骂胡小石,骂吴梅,骂陈独秀,但是,正像他对学生说的,骂他们是看得起他们。他看不上眼的,也懒得骂。

(19)、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20)、蒋介石1947年曾请胡适到南京当国民政府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长,胡适不答应。1948年曾请胡适当总统候选人,胡适坚决推辞。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部解放,国民d政府不仅在军事上大失败,在经济上也面临大崩溃,在严重危机时,听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意见,派陶希圣在11月1日飞到北平请胡适代替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收拾残局,这当然受到胡适的拒绝。

4、胡适北大首次演讲稿

(1)、吴树青,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2)、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4)、1948年8月,国民d北平当局受令要在全市大专学校逮捕学生。8月19日清晨,北平11所专科以上院校都受到军警的包围,报纸上公布了二次名单,要上了名单的学生到特刑庭报到,凡不去者一律由军警进校捕人。上了名单的有324名学生,其中北大最多,有93人,这324人都是各校学生运动的骨干。北大学生自治会当即决定,组织同学把上了名单的同学迅速秘密转移出北大。8月19日、20日、21日这三天,北平的10所大专院校,国民d军警都进校进行搜查逮捕,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也不例外,唯独北大还没有军警进校逮捕学生。

(5)、另外,胡适在宣传新思想的同时大力主张废黜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即使是现在,还有后世认为胡适先生的做法太过极端。

(6)、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d,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7)、1917年胡适通过了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并回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胡适在北大任教的几年间一直通过报刊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言论,他本人极力赞成改良主义。胡适先生与北京大学的渊源颇深,他在1922年担任大学的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由此可见北大人对于胡适学识的肯定及能力的放心。1946年7月,胡适出任北大校长一职。只是这个校长职位胡适并没有做很久。胡适做校长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时局动荡不安。1948年11月,胡适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北平城。

(8)、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9)、胡适曾经写过一篇《杜威先生在中国》的短文,刊登在《东方杂志》和《民国日报·觉悟》上。他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我们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

(10)、"一八"事变以前,他一直主张国家要隐忍,和日本不要起冲突。他是冷静的分析中日力量,才有此结论。国人一时以汉奸骂他。

(11)、1946年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运动,对胡适校长的言行很关注。他在学生集会上的讲话,我大多在场;他在北平的讲演、发表的文章、记者采访他的报道,我都注意看。他在北大的往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几位北大老同学多次建议我把胡适的这一段往事写出来。这是60多年前的事,细节记不清了,只能做粗略的回忆。

(12)、胡适先生生于光绪十七年,他自小入私塾读书,不仅熟读经典,亦对白话文小说颇感兴趣。1906年先生考入由留日学生创办的中国公学,尝试以白话文写作,并逐渐接手白话报纸《竞业旬报》担任主编。1910年胡适顺利通过了庚款留美考试,并于年底赴美修学。在美国期间,他先在康奈尔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后又投入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哲学家杜威门下完成博士学业。他还结识了梅光迪、任鸿隽等人,积极倡导以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1916年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了“文学革命八条件”,不久后写成《文化改良刍议》一文,发表在《新青年》上。随后,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揭起“文学革命”大旗,胡适也因此而闻名国内。

(13)、教育是国之根本,只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的好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有希望,民族才会进步,人民的素质才会逐步提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不发展教育,那么该国的发展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读书的原因。

(14)、胡适初到北大即受到蔡元培校长的赏识,他积极参与国内的教育文化建设等讨论。在校期间,他全面协助蔡校长进行北大改革,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1917年胡适被任命为北大新成立的哲学门研究所主任,1918年他当选为英文部教授会主任,同年10月,又被推举为北大评议会评议员,1920年他出任北大出版委员会委员长,两年后即当选为北大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除此之外,胡适于1922年先后两次到济南参加全国教育会议,参与推行国语教育、英国日本赔款用途等问题的讨论,提出调和学制会议原案与广州议案的主张,倡导新学制的改革并起草具体方案。

(15)、胡适作为北京大学的著名校长,一直是后世学习和热议的对象。1891年12月17日,胡适在上海浦东新区附近出生了。胡适出生的年代正是封建王朝的末尾时期,他由其父第三任妻子所生。正因如此,胡适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了。

(16)、1926年6月24日,胡适致信蔡元培,谈北大教授纷纷辞职离去,为北大的未来担心

(17)、1930年胡适回到北大后,为北大所办的第一件事是筹措经费。胡适为学校办的第二件大事是请人。胡适这时在校内担任了许多职务,除了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之外,还有文科研究所主任,出版、学生事务、图书馆、财务诸委员会委员,《北大学生月刊》编委会顾问,一度还任教育系主任。至于校内的一些临时兼职和学术团体任职,更是难以胜数,几乎校内的主要事宜,他都是主要决策人之一。

(18)、胡适抗战期间海外生日纪念册,内有在美华人学者友人1919191945年祝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