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动态期刊
(1)、[摘要]纵观各种古典实用主义谱系,无论是由路径线索上的“历史和逻辑”断裂所导致的“谱系整体性和融贯性”缺失,还是由谱系描述的多样甚至冲突而带来的“身份统一和认同困难”,都让我们不得不回到并重新面对“古典实用主义的谱系何以可能”这个原点问题。基于回应这一问题的旨趣,本文在考察古典实用主义的谱系困境及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一个“自然主义”的谱系构想,并以“实用主义准则”为线索实现了对古典实用主义的谱系重构。这不仅回答了实用主义的“古典”谱系“何以可能”的问题,也为“后古典”乃至整个实用主义的谱系建构提供了可行路径。
(2)、超越市民与公民分裂的政治哲学筹划:黑格尔与马克思
(3)、[摘要]什么是好的关怀,是关怀伦理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贡献在于,它对何为好的关怀提供了一幅细致的道德心理学图景,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它过于强调对他人的关怀而忽视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其次,它对关怀的规范性问题讨论不足;再次,它所设想的关怀模式过于单忽视了其他表达关怀的形式;最后,它将关心限定于特殊的关怀关系之内,忽视了关怀可普遍化的道德价值以及将关怀发展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可能性。对此,儒家伦理从不同方面给出了积极的建议。这两种气质相似的伦理学可以通过相互借鉴对什么是好的关怀给出更好的回答。
(4)、保罗·威瑟利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一种分析学派功能解释法的视角
(5)、摘要:精神,是一个人的生活信念、理论风骨和实践态度,呈现着一个人独特的气质、人格和境界。马克思的核心精神体现为人类解放的理想、彻底的理论批判、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相得益彰,既贯穿于马克思的日常生活和革命活动,也贯穿于其理论研究和思想体系,并将其生活、实践和理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被理解的整体。正是这些精神特质,使马克思成为了马克思。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就要研究和澄明马克思的精神,揭示其当代意义和永恒价值。
(6)、形而上学的路径歧异——再谈和赵汀阳一起追问存在
(7)、摘要: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就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揭示出的世界历史趋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了理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它对当代全球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它是对当代全球化的准确定位,是当代全球化的总体性逻辑;它克服了当代全球化初期的消解性逻辑,是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它以世界各民族的共同价值代替了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重构了全球化的普遍理念;它克服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历程中的单维物质主义,是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它为中国道路的特殊性维度升华为普遍性维度提供了可能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8)、论查尔斯·泰勒语言哲学中的“正确性”概念
(9)、关键词:使命型政d;道义性;自觉性;代表性;层级性
(10)、作者单位:余在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1)、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室期刊运营中心
(12)、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13)、[摘要]直觉主义坚持“存在即被构造”,这一要求不仅提供了研究认知的新视角,也提供了解决可知性悖论的新思路。本文基于阿尔特莫夫和普罗托波佩斯库提出的直觉主义认知逻辑IEL,阐释并分析一种解决可知性悖论的新方法;随后,进一步讨论这种新方法的构造性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启示。
(14)、关键词:精神;解放的理想;理论的批判;革命的实践
(15)、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16)、非认知主义的建构主义——兼论一种认知主义的康德建构主义
(17)、“社会儒学与儒学的多元开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18)、摘要利己主义是一种经常遭受谴责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现象。然而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利己主义的核心环节(自为存在)恰恰是每一个存在者成为独立个体的关键,因此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自为存在本身所包含的辩证法使得利己的个体超出自身,走向利他和普遍的利益。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更容易推动个体走向片面的自私自利,因此唯有健全而集中的国家制度能够为普遍的利益提供根本保障。
(19)、[摘要]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20)、技术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技术哲学学派的研究纲领
2、哲学动态官网
(1)、分析哲学的反思与展望——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3)、摘要: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概念至少包含三个要点:就对象而论,道德哲学的基本对象是品性;就范围而论,道德哲学只同一部分品性相关,即“交往中,一个人对待他人的那些品性”;就研究方法而论,对于常识道德的关切以及一般而论的信心构成道德哲学探究的始点。对这些要点的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揭示和克服当代霍布斯道德哲学研究中几种观念先行的做法。
(4)、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
(5)、技术哲学的“大问题”和“小问题”——对米切姆“怀疑”的回应
(6)、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思想史价值——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再批判
(7)、作者单位 牛文浩、彭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暨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8)、主体性为何不可或缺——从阿多诺的视角看
(9)、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容器;质料;《蒂迈欧》
(10)、[摘要]要理解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转折”,最为关键之处就是返回“实际生活经验”的“动荡”特征而对运动性存在重新彻底肯认,返回“实际生活经验”的“前理论”特征而对运动性存在更加原初地言说。把握住这一点,就能更加恰当地理解他“转折”后的方法和思想,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其整条思想道路。
(1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传统文明的转换与发展高端对话会”综述
(12)、源初还原、自身批判与他异化——对胡塞尔源初还原的一项新考察
(13)、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14)、作者单位:范海敏、高宣扬,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15)、透视与逆——意向性——论马里翁对绘画艺术中不可见者的现象学揭示
(16)、[摘要]在克里斯蒂娃的女性时间哲学中,时间是女性生命中代表意指机制的象征空间,它涉及生命主体的经验和两性的异质性特征,是隐匿于符号文本中展现诗意审美实践的总机制。克里斯蒂娃强调一种纵横于历史时间的女性异质性,并以此为基础,糅合时间形态、意指空间、女性主体、母性功能等,阐释了与线性时间观相伴生的另一种时间形态。在她眼中,三代女性主义核心特征即体现于对线性时间概念的三种态度:第一代女性主义者将女性特质作为一种否定性力量并入线性时间,第二代试图以差异性彻底颠覆线性时间中的统治根基,而新一代女性主义者采取的姿态并非是对象征秩序的全盘破坏,而是在异质的时间模态中突出对符征态的重新分配。
(17)、伊壁鸠鲁伦理学中的必然性、偶然性和道德责任
(18)、马克思的工艺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向度
(19)、——“第2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综述
(20)、[关键词]才性美学生命美学牟宗三自然生命自由
3、哲学动态主编
(1)、[关键词]信息时代商业模式伦理道德道德建设
(2)、邮 箱:qikanzhengding@ssap.cn
(3)、邮 箱:qikanzhengding@ssap.cn
(4)、[关键词]客体关系温尼科特原初主体间性他者
(5)、邮 箱:qikanzhengding@ssap.cn
(6)、趣味与联想——阿奇博尔德·艾利森美学思想评析
(7)、从“原史”到“旧史”——《史微》与《经学抉原》之比较研究
(8)、[摘要]在某种意义上,对“时代精神”概念以及时间与精神关系的理解决定着人们把握历史和文明走向的方式。从奥古斯丁到黑格尔,“思想主导时间进程”的观点被逐渐确立起来,人类主动创造历史的能力因此得到了某种说明。但是,由于过分强调时间的精神维度,在黑格尔哲学中历史现实的独立性仍然被严重低估。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原则出发,将时间解释为思维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永恒对峙。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含义和功能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它被看作对现实历史中生成的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把握,并且它不再满足于事后解释历史,而是直接地参与创造历史。
(9)、[摘要]通过划分冲动的三种类型:本能冲动(I)、持续自我保存和发展的实践冲动(II),以及个体良知冲动(III),黑格尔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冲动体系性的规定。冲动I没有法律地位,冲动II与抽象法有关,而冲动III则关系到伦理共同体中的相互承认问题。为了达成相互承认,不仅需要考虑个体主观意愿的合理性,还需考虑其行动的边际效应、他人对此的评价和个体对这些评价的接受问题。而仅从“普遍人性”假设出发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够的,良知冲动必须在目的-手段性的历史行动网络中,依据逐层规范被规定下来。
(10)、马克思的主体理论变革及当代审视——重思《资本论》中的“主体”问题
(11)、什么是福柯哲学?——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
(12)、[关键词]逻辑悖论亚相容解悖方案经典解悖方案“元层次”悖态
(13)、[摘要]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所进行的总体、全面和现实的批判之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转化的各具体形式和总形式的考察,借助于平均利润等中介环节实现了对资本形式的批判性分析,这使得他在超越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形而上学的同时,也在“理论实践”的意义上使其辩证法获得了“完成形态”。
(14)、“哥白尼转向”的回转——阿多诺对康德主体性哲学的批判性重构
(15)、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
(16)、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17)、关键词:马克思;康德;《资本论》;个人;柄谷行人
(18)、摘要随着晚明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晚明士人通过“身-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审美感觉型塑着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晚明士人无论是饮食生活以个性化、联觉化、本色化为美的审美追求,还是服饰生活以艳丽化、复古化、新奇化为美的审美特征,抑或是家居生活既致力于营构一种极具文人品味的意境之美,又以其身体愉悦感为基础所形成的趣味时尚,皆是其精致的唯美文化的表征。士为风俗先的表率作用,导致此种唯美文化不断播散,进而掀起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其正可以与晚近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潮相互对话。在此意义上,探寻晚明中国唯美文化不仅意在展示晚明中国“人与文”觉醒的历程以及“何为美好生活”的实践可能、重视中国审美文化史;更是以“中国眼光,为人类目的”,回应世界范围内因工具理性的宰制而兴起的生活审美化的主潮,以特殊性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来寻绎超克全球现代性的困境之路。
(19)、“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中华美学学会年会综述
(20)、★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4、哲学动态表情包
(1)、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下的毛泽东哲学研究
(2)、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3)、摘要:柄谷行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货币资本与民族国家联手缔造了支配性社会关系,而康德关于个体自成目的、自我立法的观点,为《资本论》重新阐释进而超越这种支配性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柄谷行人的研究突显了马克思社会思想中的个人观点和主体观点,对于理解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亦提供了独到视角。但由于过分强调体现人与人关系的交换方式而忽略改造、利用自然的生产方式,过分重视个体独立性而轻视共同体,柄谷行人的《资本论》解读严重背离了马克思的现实感,陷入了道德理想主义的幻境。
(4)、摘要在现代多元社会的氛围下,广受推崇的宽容价值陷入了日益凸显的内在悖论——我们是否应当宽容不宽容者?本文分析了宽容悖论产生的原因,梳理了西方学界提出的几种重要解决模式,包括“卢梭模式”“前期罗尔斯模式”“沃尔泽模式”“后期罗尔斯模式”以及“金里卡模式”等,对其异同关联以及理论缺失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并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下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新思考。
(5)、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
(6)、关键词:现代美德伦理学;哲学伦理学;伦理概念;“做法”革命
(7)、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8)、[关键词]“伦理转向”法国当代思想列维纳斯
(9)、——柏拉图的“容器”与亚里士多德的“质料”
(10)、[摘要]当悖论出现以后,亚相容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把悖论当作事实接受下来,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理论或思维由此变得平庸,因而与经典解决方案相比,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从解悖的路径来看,亚相容方案主张修改经典二值语义,允许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为真以维持悖论的存在,这是对经典路径的背离。从解悖的资质来看,亚相容方案拒斥并力图消除“元层次”的悖态,即经典二值语义与“真”值的演绎保留之间的冲突,这又体现出明显的合经典诉求。
(11)、摘要德勒兹认为拟像是理解柏拉图主义深层动机的关键,柏拉图主义通过划分法确立了可见领域与可知领域,划分了“图像-摹本”与“幻像-拟像”,由之确保摹本对于拟像的胜利。“颠倒柏拉图主义”就是颠倒原本与摹本、原型与复制之间的等级结构,使拟像上升,肯定了拟像的力量、自主性与存在权利。德勒兹以“制造差异”为己任,将一种内在的差异融入了拟像,使差异内在于理念本身,由之替代了柏拉图主义超越的、同一的、作为根据的理念,因而德勒兹的“颠倒柏拉图主义”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更新的柏拉图主义,甚至是一种完善的柏拉图主义。
(12)、摘要:一种相对主义的语义学试图通过诉诸其在解释无错分歧现象上的竞争优势,来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辩护,这构成了相对主义的无错分歧论证。本文认为这一论证在两种意义上是可质疑的。一方面,相对主义在解释无错性特征和分歧要素时遇到了难以调和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诉诸一种认知无错性概念,一种更为可行的无错分歧解释是可能的。这一论证的失败促使当代的新相对主义者们积极寻求和勾画新的相对主义理解形式。
(13)、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还是朱熹?
(14)、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质料”概念的前身是柏拉图《蒂迈欧》中的“容器”,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但它是十分可疑的。本文将论证,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容器”概念,竭力指出自己的“质料”概念并不是与形式相对立的“非存在”,并否认了像“容器”一样的“原始质料”。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更多地表现出与柏拉图的分歧而非继承关系,前者倾向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传统,而后者倾向于巴门尼德的传统。
(15)、作者单位 张学义、隋婷婷,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16)、关键词社会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论》
(17)、重思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真实内涵——以资本权力批判为切入点
(18)、关键词:国际人权;政治建构主义;社会基本结构;功能主义
(19)、[关键词]做伦理学《千与千寻》成长现代性主体性
(20)、有部级、省级、国家级、核心级几类。发表难度是逐渐上升的,选择刊物不必刻意追求高级别,高级别刊物固然比低级别刊物要好,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发表的,比如核心期刊,对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普通作者没有足够的积累是很难发表的。
5、哲学动态
(1)、这个早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毫无新意。当然也就没有多少价值。热度一万之内。远不如五星酒店的水壶里怎么有了个卫生巾。
(2)、“2017年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
(3)、[摘要]中国古代的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它追求的是使自然和人的生命都能得到协调和合理的安置,其基本特征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和”和“适”(宜)两个范畴。“和”是异质因素的协调、互补和相互生发,是事物发生的规律、存在的常态与功能的佳境,它体现在道与器、以及道与技的关系中。“适”则是达于“和”的度,它涉及“工”与“材”、人与物、心与物等诸多关系,其中有的已具有了今天人体工程学的意味。这一审美体系中还包括虚实、韵味、意境、典雅、含蓄、平淡等特殊的审美范畴。该体系不仅造就了中国古代工艺的辉煌,而且对于今天之工程技术美学和工业设计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对于技术理性的扩张所带来的问题,亦有消解和制衡的作用。
(4)、[关键词]认知实存行动新康德主义法国黑格尔主义
(5)、[摘要]对思辨逻辑的认识论加以辨析,是阐发《资本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一维。本文从列宁《哲学笔记》中“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一观点出发,尝试探讨三个问题:一是通过阐释黑格尔的逻辑学,可以为理解《资本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提供哪些资源;二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认识论属于何种认识论,作为辩证法的认识论属于何种认识论;三是如何通过《资本论》所展现的超越资本逻辑的辩证法,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
(6)、实话地说,哲学和老百姓没有屁大的关系。哲学从来都是有钱人玩的东西。不信顺着西方哲学史走一遍,你看哪个人不是贵族,有钱人。哲学。纯思辩的东西,得有本钱,才有资格去参写讨论的。
(7)、——黑格尔法哲学中冲动与法律体系的三重关系
(8)、[摘要]基于现代化与现代性语境,哈贝马斯在其著作中关照和呈现了韦伯关于法律形态演进的描述、现代法律的形式特征阐释和实证主义的法律观。他指出,韦伯基于行动理论对现代法律合理性的说明存在内在张力。韦伯直接把现代法律与现代政治秩序关联起来,把现代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立在统治之合法律性的信念之上,法律形式被赋予合法性的力量,而不再是从法律与道德的亲缘关系中得来的,这就必然导致现代法律的合法性与道德性的分离。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框架下试图重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他用交往理性来弥补目的-手段合理性问题,去整合工具理性,以期摆脱由于法律媒介对经济与政治系统的制度化,而导致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危机。哈贝马斯倡导主体间性的商谈伦理,强调民主的程序正义,要求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和商谈,通过主体间对话达成共识并形成规范,使行动理论与体系理论联接并获得统一。然而,哈贝马斯的这一现代法律观也遭到了来自不同理论视角的挑战。
(9)、●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知识体系专题:马克思哲学研究如何把握时代精神
(10)、摘要:人道主义和技术是一对典型的历史范畴,对于两者的内涵及本质的界定只能基于人类历史起源及其发展本身。一部人类史向我们所展示的是借由技术的升华而不断拓展的人的本质力量的“阶梯”,对于人道主义的起始及其与技术之间关系的考察,只能沿着与自然史密切关联的人类史的轨迹来展开。人道主义和技术在本质上是具有同一性的,任何基于意识形态惯性思维的认知都难以真正地解决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问题,甚而会在所谓的反人道主义的道路上越来越远离真正的人道主义。本质上表现为人追求自由自觉活动的人道主义与属性上具有人本价值的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突破地域的狭隘性,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真正的人类自由。
(11)、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哲学大智慧
(12)、[摘要]马克思对时代与哲学关系的考察是其转向并提出社会主义理念的内在动因。社会主义理念包括三个层面,即社会思想、批判哲学与“革命的科学”,它是马克思把握和超越时代的哲学依据。第在反思黑格尔法哲学与卢格阐发的“政治时代”时,马克思在“社会思想”而非“政治理智”中把握德国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想成为他转向社会主义理念的哲学起点。第在批判以往共产主义者将私有财产与作为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截然分立的“粗陋观念”时,马克思在“批判哲学”视野中界划了“批判的共产主义”与“粗陋的共产主义”,批判哲学成为他评判同时代共产主义者的哲学标尺。第在批判以往社会主义者从既定的经济范畴和原理出发超越“资产阶级时代”的做法只是“经济学上的空论”时,马克思在“革命的科学”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身潜在的社会主义倾向。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理念中对时代的把握、对同时代人的批判,不仅具有思想史意义,更是直面当下时代的重要哲学方法论。
(13)、摘要:索引词主义是解决意义语境敏感性问题的主要策略之它提出了隐藏索引词的概念,并试图将所有语境对于命题意义的影响归因为对它的赋值。该理论用以支持隐藏索引词存在的核心论证是约束论证。本文通过分析隐藏索引词概念的来源,指出其在特征上与第三人称代词有强相似性,因此与后者适用同样的句法规则。约束理论作为句法学的基本理论无法规定第三人称代词的约束条件,同理也无法规定隐藏索引词的约束条件。因此,约束理论无法确保约束论证成立。约束论证作为一种达到普遍句法结论的论证是失败的。
(14)、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认识国际问题
(15)、后人类纪的现象学与认知科学:对心智的重新思考
(16)、 “思潮”与“知识”在思想理解中的交互作用
(17)、中国公民道德品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18)、中国公民道德品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19)、清华简《命训》“大命”“小命”释疑——兼论《逸周书》“三训”的成书及学派归属
(20)、摘要:《共产d宣言》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d撰写的d纲,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d理论作了初步的阐述与规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d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为前提,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建立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的一种政d类型。就基本特点而言,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d强调人民立场,注重构建d与民众之间的生死伦理关系;强调对民众真实利益、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明确认知与有效代表;强调以对规律把握的自觉性、理论引导的自觉性、组织建设的自觉性与实践行为的自觉性来超越民众的自发性;强调政d精英、一般d员、普通民众在觉悟和素质等方面的层级差别,在d内秉持一种梯度治d的策略。
(1)、摘要:对自然主义知识论的主要质疑,其论据大致可被归纳为两种,即规范性论据和先验性论据。自然主义知识论对于规范性论据的辩护多数是防御性的,因为,是否接受这些理由常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本身的前提,因而未必能够被其反对者接受。对于先验性论据,自然主义知识论可以直接否定知识论中的先验资源,也可以对先验资源予以自然化。在对先验性论据的讨论中,自然主义知识论展示了更有效的自我辩护策略。
(2)、[关键词]社会思想批判哲学革命的科学新时代资产阶级时代
(3)、[摘要]韩非的现世君主观实现了对君主理解的转向,将先秦时理想的君主拉回到现实。韩非认为,君主的现世治理以道为依据,虽然以君臣关系为核心,但又不忽视人民,同时韩非理解中的君主具有非人格化特征。韩非试图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中人之治的治理模式,反对智治和德治。虽然韩非“术治重臣”的政治主张是以加强君权为核心的,但这只是过程性目的,其终极性目的是君主为国而治。韩非的这一论断建立在不稳定的“君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基础上,现实中则常常出现“君国分离”的情况,此时君主强权下的人民会受到很大压迫,而这一点是超出韩非预期的。
(4)、[关键词]可渗透自我缓冲自我转型祛魅大脱嵌
(5)、[关键词]主客统一逻辑高阶问题社会历史辩证法
(6)、关键词自愿道德价值替代选项有效同意阐释性概念
(7)、说谎与自我义务——康德在说谎问题上的偏误
(8)、[摘要]在马克思的时代,异化现象并非普遍存在。如今,随着制造业的去工业化、农业的工业化与资本化,新的运输和传播方式的出现以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普遍异化的现象。为了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必须从整体上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将其视作一个总体。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异化现象及其本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异化理论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摘要]理解道家自然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过“自然”与“无”之间的张力关系来加以分析和阐释。实际上,“自然”与“无”两个概念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自然”概念及其理论赋予了“物”的概念以深刻基础,从而深化了老子以来的“无物”思想,完善了道家哲学;“自然”概念及其理论更强化了道家哲学的“无名”“无知”理论,进而揭示了思想世界的局限性;“自然”与“无为”概念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互依赖的,而“自然”概念内蕴的“自为”“自性”“自发”“自动”等意义皆可能违反“无为”,因此重要的是保持“自然”“无为”两者之间的必要张力,使之处于动态平衡。
(10)、[摘要]20世纪初期,法国的新康德主义的观念论与唯灵论思潮沿袭了法国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传统,主导了法国哲学界。两者具有师承关系和本质上的相似性:仅仅关注认知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呼吁法国思想界展开对人之本性与社会性的再反思。黑格尔、胡塞尔与马克思进入法国哲学,将认识论转变为存在论研究,并在“对人之本质进行探求,而探求结果为空”的悖论性反思中,最终将主体性问题放置到其思想的核心环节。这里的主体性不再是传统观念论中的主体,而是富有能动性的行动者。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法国思想形成了一个从康德到黑格尔、再过渡到康德的循环趋向。
(11)、摘要:《鹿鸣》作为《诗经》“四始”之在经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毛传、郑笺虽然都以小序“忠臣尽心”解诗,但对“忠臣”的理解有着儒法之异。毛传之解基本贴切经文,其最大的败笔是以“至道”解“周行”,违背了经文用语的语言学意义。而其所释全诗主旨在于君以宾之位待群臣,群臣方以臣之分报君。这就意味着君不以一己之智治国,而是尊重群臣、倚仗群臣治国,由此必然导向虚君。郑玄则竭力将赴宴者区分为嘉宾与群臣,由群臣招呼贤者成为嘉宾,并置之周之列位。于是在郑玄的经义中,只允许存在君臣之分,绝不容有非臣之宾师,乃是一绝对的君尊臣卑观念。
(12)、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室期刊运营中心
(13)、[摘要]维特根斯坦在中期的思想转型是解开其前后期思想差异之谜的钥匙,而意义的证实观正是理解其思想转型的重要线索。无论是直接的文本材料,还是维也纳学派成员的间接转述,都明确地表明,维特根斯坦在重回哲学后的确有一段时间持一种特殊的意义证实观。一方面,维特根斯坦版本的证实观衔接了其前后期思想,修复了其前后期思想之断裂,显示了其思想转变之内在动因;另一方面,其证实观不同于维也纳学派的证实观,这种证实观不是机械的符合论,而是实在与先验之间的“哥白尼式倒转”,维也纳学派的实证主义所面临的难题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了解决。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juzi/2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