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点击☞ 抖音上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爆火,孩子最受用的教育方式有答案了!
(2)、 对陶行知和杜威的批判从1950年代开始在中国持续了近三十年,陶行知的大批解放前做地下d工作的学生和解放后共产d的干部,都遭到了无情的批判、降职、撤职、开除d籍、打成右派,甚至迫害致死(陶城,2012)。“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结束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体系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从一个传统守旧的、封闭的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的、务实开放的世界成员。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人们也开始变得更为开放、自由,对西方的思想和影响的看法也更为正面和客观,特别是对美国的看法。笔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访谈包括晓庄师范学院等中国主要师范院校的师生,了解到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多数中国人对杜威都很尊敬,认为他是对世界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知名教育学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并且,人们普遍地认为,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助于中国教育实践的改进。
(3)、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4)、 进步主义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和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5)、(2)范珍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0):1
(6)、《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1期。
(7)、《生活教育》: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陶行知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是否已经过时?应如何认识当代陶行知研究的当代价值?
(8)、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嫁运动”,创办了“自然科学园”。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主张把工场、学堂、社会打成一片。陶行知认为“中华民族的新生命是在工学团的种子里潜伏着”,“工学团是中华民族之救命圈”。1934年7月,陶行知发表了《行知行》的文章,正式改名为“行知”,以表示他坚信唯物主义认识论。
(9)、这就和陶行知先生认为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学,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书,也不再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的理念一致了,那我们的教育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始终处于自由、安全、宽松、积极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10)、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地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是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mDAsh;&mDAsh;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11)、(2)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12)、衷心希望全体教职工能利用这个假期,多多陪孩子,多多陪父母,多多陪家人,调养身心,充实自我,来年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学期工作中。
(13)、(32)蔡若愚:《践行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析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艺术教育平民化的开展》,《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14)、陶行知一方面倡导美育应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以生活来进行美育;
(15)、 总结晓庄的经验,陶行知精辟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关系的三个历史阶段:
(16)、比如学生在学习弯道跑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整个身体向内倾斜,左膝稍向外展,左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脚脚掌内侧着地,同时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学生便只知道模仿这样的技术动作,如果让学生先体验直线跑,然后体验弯道跑,让学生自己谈谈两种跑的区别,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自己总结出弯道跑的方法,他们学到就不仅仅是弯道跑的技术动作了,学到更多的是一个思考与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17)、当我走上学前教育的工作岗位后,我又一次满怀崇敬走近了这位教育思想家。在学习《走近陶行知先生(教师读本)》时,我详细研读了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其中的众多观点主张深感认同。结合我园和班级大力实施的班本课程,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本文就是笔者探索和积累的思考总结。
(18)、他后退了几步之后,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19)、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20)、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90年代里,晓庄师范要求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习陶行知的理论。在学校的图书馆有500多本关于陶行知的书籍。学校还编写了一本名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教材,要求每位学生研读。但是,当时的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或者教师必须阅读杜威的书籍。在学校图书馆也仅有几本杜威的著作——《民主与教育》(1916)、《学校与社会》(1899)与《我的教育理念》(1897),所有的均为中文译本。尽管当时图书馆里有很多教育理论书籍提及杜威的名字及著作,但学生并没有都能阅读这些书籍。师范生在第三年会修一门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课程,其中有对陶行知与杜威的比较和简要的介绍,但重点仍是讲述陶行知如何将杜威的思想创造性、批判性地改造以适应中国的国情。因此,在这个阶段,学校仍没有要求学生阅读杜威的原著。当时笔者接触到的中国师范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大多认为没有必要让学生阅读杜威的著作。他们指出对这些年轻的师范生来讲,杜威的理论太深奥了。仅有很少数的中国学者对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会
(1)、陶行知认为,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既学又做;教学不只是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2)、由此我们便能理解美育需要美的环境,需要艺术、音乐、绘画、舞蹈等内容。
(3)、这十年间,虽然如皋师范先后换过四任校长,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探索却从未停止,有趣的是这四任校长似乎对信息技术都情有所钟。90年代,陆志平校长曾到外省取经,学习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经验。1996年,他应用多媒体手段为全校师生作了《天地人生一首诗》讲座。1997年,李刚校长主持并完成了“中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揭开如皋师范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汪政校长曾从教学个性和语文本体的角度对北大版《CSC辅助教学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而在新世纪第一年走马上任的陆踊校长,多次在不同场合为如师人描画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现代化中的广阔前景,并正式启动了如师的“网络教育”工程。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如皋师范已经把信息化、网络化教育及其对教学模式的影响作为近期科研的重点。
(4)、换个思维来看,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智慧的家长,只是在用宽容之心体谅,用认真之心寻找契机,不断给孩子制造学习的良机而已。
(5)、陶行知开展了大量教育实践,1927年在南京郊外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在开业典礼上,挂着一副陶行知亲自撰写的对联:“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工夫。”明白晓畅地表达了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古今中外所发现第一流的真知灼见,就我所知,无一不是从做中得来。”“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答朱端琰之问》),学生自食其力,自己种菜造房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取得经验,才能获得真知。
(6)、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曾经到过全国许多师范学校,因为我们来自江苏,总不时有人向我们提起如皋师范,向我们追问是什么给如师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她在强手如林的江苏师范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说老实话,我们这次的如师之行确实有探究“此中真意”的想法。
(7)、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结果如何,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将继续影响中国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就像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一样,也许还会经历不同历史阶段和政治运动的褒贬和起伏。事实上,已经有学者做过杜威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并发现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Niu,1995)。杜威在北京演讲之际,年轻的毛泽东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虽然没有出席过杜威的演讲,但是他的思想发展也是受到杜威影响的,比如后来他提倡的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相信教育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而他们所处的时代也为他们施展抱负——改造学校也改造社会——铺垫了最广阔的舞台,尽管杜威是个温和的改良主义者而毛泽东成为一个激进的革命领袖。他们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和赞扬也是相同的。而陶行知也始终视他们为导师和为中国建立民主社会的引路人。此外,杜威的中国之行对陶行知本人也是一种极大的影响,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哲学,对国家和大众,对国际事务,对在世界各国建立民主机制和联盟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从他给陶行知的信件中,也能看出这样的变化。希望今后能发现更多杜威与陶行知和其他中国学者的通信,以观察和鉴定他的中国之行对他后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
(8)、以上种种,充分说明了在陶行知研究上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做,也充分说明了陶行知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没有过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去研究陶行知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使陶行知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服务。
(9)、以“两大工程”为核心,图教师群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师有选派资深教师做青年教师教学导师的“青蓝工程”。在如皋师范,新教师进校,师徒结对的仪式总是搞得很隆重,由校领导给资深教师颁发聘书,由双方作出承诺,明确发展目标、培养计划,制定成才时间表,学校以公文的形式刊布。随后,师徒双方结对参加校内外所有的教研活动。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双方承诺的兑现情况。如皋师范的教师们把这种师徒结对亲切称之为“教研双打”。近年来,在如师的师资队伍中,这种优秀“双打”选手不断涌现,有心的人总能在各种观摩课、示范课上发现“名师”们的“高足”。至于“名师工程”,目标在于打造师资队伍中的“名牌”,为各种选拔、评聘储备人才资源。目前经过该工程锻打、锤炼的年轻教师绝大部分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这“两大工程”各有侧重,富有层次、梯度,从而使每一个教师初上讲台,即被融入“两大工程”所构建的培养、激励机制,从内心深处唤起一种级级攀登的求索欲望。现在,“两大工程”因其科学、务实、系统,已经在如皋师范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整体育才的优势。从90年代初开始,一些研究群体逐渐形成,像以汪政、程然等为代表的文学批评研究;以陆志平、黄天铨等为代表的古典文学研究;以项云英、张立新等为代表的科普写作研究;以姚烺强、季银泉等为代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陆踊、高忠新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以章跃方健华等为代表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在近年省、华东和全国的会课、论文和课件比赛中,许多如师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名列榜首。难怪许多师范同行称赞如师新人倍出。
(10)、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与杜威一样,陶行知的声誉在1980年代得到了恢复,对他的批判被称为“共和国第一文化冤案”,也得到了彻底的平反昭雪。陶行知的研究者们(简称“陶研学者”)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积极呼吁并组建了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基金会,使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教育界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在中国教育现代史上是无人可比的。目前,中国每个主要的省、市、县都建立了陶行知研究会,并且设有全国性的研究会和基金会,与美国的杜威研究会享有同样的地位和尊敬。此外,中国学者还定期举办地方或全国性的研讨会,分享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体会并探索如何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其思想。杜威的名字也常常与陶行知的名字一起出现。到1986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已经将“陶行知与约翰·杜威”列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2)、“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创造宣言》)
(1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4)、有时我们会对幼儿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幼儿的心态来看待幼儿,想想这些幼儿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幼儿,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幼儿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15)、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逐渐形成。
(16)、例如,在跑步过程中,一年级的小朋友跑步的时候经常不能跑成直线,老师要求他们跑直线,小朋友们就学习怎么跑成直线,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小脑发育不完全,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不强,老师就要教他们沿着地上的直线先走后跑,慢慢的让他们形成直线跑的空间感觉。所以学生要做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就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去学,学还得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定,学情不一样,学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教师教的方法也跟着变化。这也就是教法、学法、做法应当三者合一。所以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
(17)、(13)肖晓玛:《陶行知育才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探略》,《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8)、他还认为,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出的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作为教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爱满天下”。他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19)、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0)、 “在第一个阶段,教育是教育,生活是生活,两者分离,彼此没有联系。在第二个阶段,教育是生活,两者相互有了联系,‘学校即社会’的信条诞生。在第三个阶段,生活即教育,社会变成了学校。这个阶段代表了一种回归,直接回归到了古代,因为在那个时代,社会就是学校。然而这最后一个阶段才是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
3、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1)、“科研出效率”,这短促有力的话语隐隐道出其中的秘密……
(2)、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训,并且在教学上努力践行
(3)、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信谣、不传谣,不转发、跟帖、点赞等敏感话题的帖子和朋友圈等。
(4)、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勤俭节约,而我就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是不应该啊!
(5)、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6)、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推进五育并举、知行合整体育人;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长潜在性、自我发展性、多元差异性;我们弘扬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力的课堂文化,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激发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活力、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的管理文化。
(7)、当前教育信息化浪潮正方兴未艾,正如《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所指出的,“在这场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校改革运动中,教育者,尤其是学校教师,被推到了这场革命的最前沿”。如皋师范的教师比较早地体认到这种“革命最前沿”的现实处境,同时也比较早地成为这场革命的受益者。如果作一个统计,在世纪之交的如皋师范哪几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多媒体”肯定会在其中。翻开近十多年和如皋师范相关的文字资料,我们强烈感受到如师人对新技术的渴求和对时代的关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的很难想像早在80年代末,在如皋师范这所乡村包围的师范学校竟有这么多人敏感地捕捉到未来信息时代的脉息。因此,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过程中,如皋师范能较早地摆脱那种“唯技术论”的倾向,更多地把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同学校的整体改革以及教师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如师人以观念更新策应教师对技术掌握的内在需求;以科研为先导,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相关课程的开发为刷新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8)、1985年后,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我国陶行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学做合一”受到研究者的基本肯定,并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师资培养等各种教育教学的实践领域。这一时期研究者们纷纷出版论著开展相关研究。例如,1985年1月,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陶行知全集》(湘版6卷本)得以出版。此外,研究者在陶行知诞辰100周年之际(1991年)出版了《陶行知全集》(川版10卷本),并于2005年新增两卷,形成了《陶行知全集》12卷本。
(9)、陶行知倡导生活实践是美育的源泉,启示当代美育应立足于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0)、教师和家长都应注重环境的创设,努力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条件,培养其创造力
(11)、投稿时间:2022年3月6日~4月30日。
(12)、陶行知认为,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既学又做;教学不只是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13)、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教育分为心育与体育、美育与德育、智育同属心育。
(14)、点击☞ 世界第二聪明的人,堪比爱因斯坦,他的学习法公认世界最佳!(建议每个家长收藏)
(1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泰然自若、落落大方,不应别别扭扭、拘束矜持。英国教育家洛克这样要求教师:“他在他的一切教导上面还要加上和蔼的成分,他的整个举止应该显得慈和。”
(16)、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特别强调幼儿生活的价值,认为教师应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班本课程的实施更是如此。
(17)、(15)潘文丞、罗文帝:《学习陶行知艺术教育观》,《大众文艺》,2009年第6期。
(18)、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19)、好的教育总是融会贯通,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变成随手即来的教育手段。
(20)、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要求:
4、陶行知思想论文3500
(1)、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向上的,只要你用对了方法,鼓励比惩罚更深入人心。
(2)、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3)、 今天的晓庄学院仍然坚持在各种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实施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也积极地安排和指导学生研习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之前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将更宽广的社会和乡村作为学校,而如今的晓庄学院更像是杜威所提倡的雏形社会,尤为体现在顶岗实习和小先生制的活动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做中学的理念已经通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移植在晓庄校园和中国师范教育中。陶行知生前将杜威敬为导师、爱如友人,并尊为民主事业的勇敢斗士。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也将美国看作是最有资格帮助中国建立民主体制的发达国家。因此,陶行知一生毫无保留地在中国的教师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改革中勇敢地、有创造性地宣扬和实施杜威的教育思想。相比之下,当代中国的教育学者,包括去美国进修和学习过的学者,在与美国学者交流和讨论杜威的教育思想时,有时会显得比较保守和矜持。可能的原因在于中美社会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对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无奈,以及中美教育工作者之间可能缺乏相互理解。中美教育交流急需像陶行知和杜威之间发展的那种真诚的友谊和信赖,也需要在中国教育学术界开创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学术氛围,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洋为中用,将各国最好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应用到中国的教改实践中去。
(4)、手势或姿态可以丰富多彩,但不应失去稳重典雅。任何东施效颦、故作姿态、失去自我本色的行为举止都无风度可言。
(5)、木匠师傅一愣:“不叫我做凳子那叫我来干什么?”
(6)、在那个局势动荡的时代,陶行知在毕业论文中义愤填膺地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d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7)、 在陶行知回国后的头七年里,他试图在中国的环境下创建小型民主社会式的杜威学校。但是他发现这种努力的结果是走进了“死胡同”,不适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现状。他意识到中国的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很有限的。学校里面的人不能从外面的人(比如农民)那里学到知识和经验,而学校外面的人也不能从学校里面的活动中受益。为了打破这种僵局,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信条“翻了半个筋斗”,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理论,把学校的范畴扩大到社会,以汲取更多的教学素材,使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开发更宽广的教育环境,邀请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教育。在这种新的大教育社区里,校内校外的人都可以做老师和学生。陶行知将他的新倡议与杜威思想进行了对比:“学校即社会的概念如同将一直活蹦乱跳的小鸟从大自然关进笼子里。目的是在一所小小的学校里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个目标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会更容易实现。社会即学校的观念就是要达到相反的目的,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拓展到自然的大世界中去。”。
(8)、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试想,砸在他人头上就未必。教师的可贵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曾是华夏儿女千古以来的梦想,如今嫦娥探月,雪龙极地考查,上天入海已成为了现实。
(9)、研读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我意识到要想给幼儿创造的教育,我们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的意识,也就是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中敏锐发现,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动态,实时分析切入满足幼儿需要的主题课程。
(10)、在如师人的心目中,科研的最终目的还不仅仅是一篇篇论文、一本本专著,应该经由科研在校园中孕育、生长一种宜于育人的精神氛围,惠及学校和教师,更让一批又一批进出如师的莘莘学子终身受益。因此,如师人认为中等师范学校应该于办学中倡导一种“大学理想”,经营宽容、深广的“大学气象”——自由思考的精神气度和深蕴悠久的文化底蕴。在这方面如皋师范的探索极富启迪意义。
(11)、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有必要将陶行知美育思想置于五四运动前后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带来思想上的解放,陶行知在吸收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对美育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
(12)、生活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理念,生活教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实践生活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只单独地从某个活动去实施,也不能在实施某个活动时只考虑生活教育思想的某个理念,而应将其融入到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幼儿园整个的生活中去,同时从选材、方法、创设、主题、常规等各方面考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全面、始终的贯彻和落实生活教育思想。另外,在实践当中还应当注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核心都是幼儿自身,只有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不能单纯的为了教育而教育,导致教育重于形式却输了内涵。
(13)、首先,如师效仿大学,尝试导师制。如师有着悠久的教学相长的传统。一位80年代毕业已成长为小学特级教师的如师学生,在回忆母校这些愉快的往事时把这种师生之间的切磋研习形象称之为“品味幸福人生”。自首届大专班始,如皋师范即为大专班选派拔尖而又敬业乐群的老师,让他们和学生切磋学业,陶熔品性;学生毕业之际需向学校提交经导师签署意见的毕业论文。其设“求实论坛”,延请校内外名师来校进行学术讲演。近几年先后有十数位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国内名牌大学的学术精英和像李吉林这样的特级教师、毕飞宇这样的著名作家来校讲学,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采访中,我们得到一份“求实论坛”的讲演目录,其内容涉及文学、教育、哲学、宗教、民俗,甚至民间工艺。其提倡课外活动鼓励研究实践。除了传统的社团和兴趣小组的活动外,如皋师范特别鼓励学生编辑报刊、演出话剧、论辩学术,以涵养自由思考的风尚。采访期间,恰逢如师一年一度的“话剧”节,只有亲身感受的人才能相信这些20岁左右的青春少年能够对易ト生、奥尼尔、曹禺、老舍这些戏剧大师的作品有如此独到的钟情和理解。现在,距离我们采访已数月,但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犹然在目。而采访中,我们收集的如师学生刊物,又让我们对这群风华正茂的学生群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细细数数,这些或手抄或油印、铅刻的刊物,竟有近20余种。
(14)、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钟表师傅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师傅怎样把他们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
(15)、教师授课时应使用适中的语速、明朗的语调、轻重得当的声音为课堂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的氛围。
(16)、即便如此,在蔡元培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的目的是“以德育为中心”,“美育和智育相辅而行”。
(17)、“教学做合一”强调“做”,“做”即实践,最能体现人之为人的主体性。美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为个体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方能达成育人目标。
(19)、 晓庄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们坚持学习和落实陶行知的核心教育理念。多年来,他们坚持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他们创建的“顶岗实习”项目安排学生到学校,包括农村学校和少数民族学校去顶岗工作,重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在学校管理中学会管理学校的教育模式。晓庄学院还传承了陶行知创建的“小先生制”,安排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参与技能训练营,帮助和辅导大一的学生提高技能,实施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和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2016年初,马云提出和赞助乡村教师和改造社会的项目,一时被誉为新的陶行知运动。他在一次颁奖中说“中国可以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云,但是不能没有乡村教师”。也许在大企业家的赞助和推动之下,中国的“学陶”风气能形成更大的气候,激励师范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乡村教师,为中国的乡村孩子带来新的机会和希望。
(20)、因为在越是物质繁盛的时代,越是需要回归人的心里,回归一种本真的、质朴状态。
5、陶行知思想论文1000字
(1)、(34)陈开养、曹小铃:《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践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尝试》,《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2012年版,第62-65页。
(2)、陶行知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他径直去了最广大的农村,并且立下宏愿:
(3)、 令人有些担忧的是,中国师范教育工作者对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理想是否能在中国实现的信心不足。他们指出,目前驱动中国教育的还是应试教育,而这正是陶行知最反对的。如果中国教育体制不消除应试教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注重素质教育和人的发展,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理念和他们理想中的民主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多只能提倡一下陶行知的精神,学习一下杜威的教育理论。全国各地有许多挂牌的陶行知学校,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也无法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研”往往开展得很热闹,但是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此外,一些陶研学者认为,对陶行知思想的宣传和学习并没有被纳入主流媒体和正规课程,因此尚未得到政府机构和广大民众的足够认识和重视。
(4)、(1)(4)(6)(26)(27)张建中:《论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贵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16-24页。
(5)、学校每年都启动“青蓝工程”,给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导师”。寒假里导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多多指导徒弟,关心关爱徒弟的假期生活,提醒和督促青年教师利用假期不断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导师也要不断锤炼自己,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努力和发展。
(6)、假期不规划,开学差距大!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祥和温馨而有意义的春节假期,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和假期要求告知于您,请查收~
(7)、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8)、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原本就有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活决定着教育,教育同时也反映着生活。教使生活才变得越来越健康科学,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和谐;生活让教育的内容才越来越丰富,教育的目的越来越明确,方法得以创新。“社会即学校”就好比把动物园里的动物放到自然中去,让它们摆脱高墙的束缚,过自由的生活,把所有的一切都伸展到自然中去,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东西。社会是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也是教育最主要的场所,也是我们的学校。“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使学校与整个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了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办学校,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的学校脱离社会生活环境的严重诟病。“教学做合一”的实质体现的就是教学方法,就是如何做的问题。“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要根据学来进行,学要根据做来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根本和中心就是“做”。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完善了良好的素质,是陶行知对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
(9)、(25)陈爱民:《陶行知的书法教学做》,《生活教育》,2010年第3期。
(10)、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陶行知的和谐家庭教育观要求父母要为孩子的教育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要端正态度,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要达成一致,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是想法,尊重孩子,为孩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要严宽结合,不过于放之任之,也不过于苛刻,拿捏得当才好。父母要密切与幼儿园的联系,创造和谐的家园关系,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努力。
(11)、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把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2)、 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比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回顾和反思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初创之年如何创造性地应用杜威的理论,并考察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今的中国师范教育是否仍有巨大的影响。
(13)、二是受“洋八股”的影响,艺术教育全盘西化。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有了努力的方法和方法,就等于有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老师们要在假期认真做好新一年的发展规划,进行自我要求,自我督促,自我监督。“新青研”教师于2月16日前将个人发展规划交至教师发展处。
(15)、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16)、从1917年到1935年,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的前期阶段。他提倡鼓吹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三大运动,其思想基本上是属于“教育救国”论范畴的。毋庸讳言,这是由于受到杜威思想的影响。
(17)、陶行知,汉族,安徽歙陶行知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8)、侯怀银:陶行知研究中教育层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理论和陶行知教育思想。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不认为陶行知已经过时。陶行知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学者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开展相关研究,即使在某一时期他的教育思想遭到了批判,一度成为研究的禁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研究者得以在宽松的研究环境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客观评说和应用。
(19)、 第二种看法认为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有本质上的不同。杜威的思想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旧民主实用主义,而陶行知的思想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民主文化。杜威的教育主要为在学校学习的青少年服务,而陶行知的教育则为各年龄段的人服务,特别是为那些来自贫困、普通和农村家庭的学生服务,无论他们是否在校,因为社会即学校。杜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劳动者,而陶行知的教育目的是启发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从而使他们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为普通人的利益服务。杜威的教育方法试图使学校模仿社会,教育模仿生活,而陶行知的教育方法是要帮助学生在更大范围的社会里实践生活,学做真人,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和教育的源泉,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20)、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些要求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不会过时。
(1)、同时,陶行知个人传记,如童富勇、胡国枢《陶行知传》,章开沅等《平凡的神圣——陶行知》以及余子侠《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也构成了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为全面研究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坚实基础。
(2)、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语言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尽管语言是最显而易见的交流形式,但我们也许只是部分意识到,而在有些情况下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有可能无意识地用我们的行为发出信息,这些信息又被别人无意识地接收到,并借以形成判断。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及对它们产生的反应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我们的“感觉”和“对人的印象”。印象形成需要多长时间?研究显示,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只是根据最初遇到他们的七秒钟里进行的无声交流形成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印象主要建立在他人的外表上。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都会用我们的眼神、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态度表现我们的真实情感,从而使他人产生从舒适到害怕等一连串反应,这在课堂教学中有极重大的意义。因此,人们总是会在梳妆打扮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每次给学生演讲或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服帖整洁的衣服,扣上每一粒纽扣后,还要对着穿衣镜仔细整容。进入讲演厅或教室前,他总要习惯性地整整衣冠,然后才从容地登上讲台。这种讲究仪表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言的“身教”熏陶和影响。莎士比亚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的确,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收入、爱好,甚至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和审美品位。服饰一直被认为是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语言信息”。想想每两年就要面对一批新生,你当时有何感想?你是如何“解读”学生的?你认为他们是如何“解读”你的?你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本刊唯一投稿方式:http://www.jcse.com.cn/(网站投稿系统)
(4)、摘 要: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是杜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他在创建中国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大胆地实践了杜威的教育哲学。他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转变为“生活即教育”,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转变为“社会即学校”,将杜威的“做中学”转变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些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陶行知在南京的一个小村庄创建了世界知名的晓庄师范学校,并使它成为培养乡村教师的基地和乡村变革的中心。迫于“民国政府”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干预,晓庄师范的试验只持续了三年。但初建的晓庄师范被广泛誉为中国师范教育和乡村教育的最佳模式,并于1951年重建,发展成为当今的南京晓庄学院,成为中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国家实验基地。文章使用历史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比较陶行知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梳理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起伏,回顾和反思在晓庄师范学校初创之年陶行知对杜威理论的创造性应用过程,并考察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中国教师教育与乡村教育中的影响力。
(5)、陶行知还将“教学做合一”,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6)、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与生活要高度一致。想要受什么教育,就要过什么生活”。
(7)、另一方面则强调美育是生活需要的,为人们精神生活所需。
(8)、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9)、实施生活化的教育,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
(10)、时刻注意用火、用电、用气等安全,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外出时关好门窗。
(11)、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欢迎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的教育和人文类随笔。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12)、本质上,陶行知推行与实践音乐教育的目的具有时代性和战斗性,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民族性和大众性,音乐教育的方法具有互助性和集体性。
(13)、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4)、美育既包含外在审美的教育,也涵盖内在情感、优秀品质的涵养。
(15)、 “我亲爱的陶(行知)博士,我很高兴从朱副教授那里得知你的消息。我也很高兴得知你现在身体健康,而且你在目前的困难情况下还在继续你的教育工作。我感到欣慰的是,美国至少在为你受难的祖国做一点事情。我期待着有一天,我想你也在同样地期待着,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而是在根本上帮助你们建立起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教育。这个世界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民主的目标和方法不能在世界各地都建立起来的话,我担心我们一个国家的民主体制也是不可能长久繁荣的。致以最亲切的问候。您的诚挚的,约翰·杜威(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
(16)、“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17)、陶行知先生说:“一个人有整个的生活,才可得整个的教育。”他举了一个儿子赌博被母亲训斥,但母亲却自己偷偷赌博的案例进行说明。这样的反例对我们的幼儿教育同样很有启迪。其实说白了先生在这里指的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8)、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19)、全面揭示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应进一步认识“美”的研究在陶行知美育思想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其美育之“美”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探求陶行知的美学观与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西方美学和哲学的关联性。
(20)、一开始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各种造型不同的蛋糕、面包和其他甜品,这时候教师只是一个粗放性观察者,随着我们园本教研活动的不断开展,老师也在尝试成为精细性的探索者,于是在对幼儿的行为与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发现幼儿重在制作,更多的是动手能力的发展,做好的甜品却不知怎样处理。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教师对幼儿提出了鹰架式的问题,如:你们都会制作甜品,但既然是烘焙店,制作好的甜品应该怎样售卖呢?在售卖甜品时你觉得可以通过怎样的广告方式来吸引别人?生活中你见过甜品店用哪些办法吸引顾客,请你去调查并做记录。你最喜欢的宣传方式是什么?请你和同伴一起试试看,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利用随处可见。
(1)、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幼儿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幼儿的。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幼儿,喜欢幼儿,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幼儿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幼儿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幼儿,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幼儿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幼儿,才有教育,幼儿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juzi/1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