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感句子 > 精选刘备哭荆州的故事108句文案

精选刘备哭荆州的故事108句文案

刘备哭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

1、刘备 哭

(1)、(24)缘分是粒种,情谊是朵花,河水浇灌它,雨水滋润它。谷雨时节,思念到你家,祝福到你家。愿你开心一笑乐开花,时来运转惹桃花,钱财进门白花花!

(2)、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3)、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刘备。他不仅经常哭,而且还能把哭修炼成战斗武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哭好像还不是那么让人感到恶心。在群雄逐鹿的江湖世界,这手绝活算是剑走偏锋吧。不知道刘备这一招是天生就会,还是跟高手学过,好像山东蓝翔技校没开设过这个专业。

(4)、东吴迎亲被软禁,常对孙夫人“暗暗垂泪”、“泪如雨下”,博得娇妻背亲弃国。

(5)、这一番抽泣,深深打动了吴国太的心,让她认可了这个准女婿,保住了他的性命。

(6)、刘备的确是君子,这没有问题,但是在仔细审视这位“君子”的时候,会发现这位“君子”具有某种小人的性格,与他“君子”的称号总是不太吻合。曹操是小人,这也没有问题,但是你在阅读这位“小人”的时候,会觉得这位“小人”的所作所为,怎么也有一些君子的大度呢?

(7)、刘备这种“贪恋美色”的性格,使我们想起春秋时的晋国太子重耳。据《左传》记载,重耳出亡,本来是要发愤图强的。没想到他逃难到齐国以后,跟齐姜结婚,一味迷恋女色,不思归国报仇,只愿老死他乡。后来他的舅舅与齐姜设谋,先把重耳灌醉了,再把他装到车上运走。运到郊外,重耳醒来一看,我怎么跑到郊外来了?我的夫人在哪里?他拿起戈矛,绕着车好几圈,追着要杀他的舅舅。幸亏手下人制止了他,他才幡然大悟。

(8)、“桃园三结义”、“斩黄巾”,是刘备麾军冲杀最频繁的几回。

(9)、每读到刘备落泪处,昔日嘲笑轻蔑,竟全不复存在。

(10)、《三国志演义》小说写刘备的好哭,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他性格中女性化的特点。我在这里不是贬低女性,只是指出相比较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到了“伤心处”,男儿也哭,只是未到“伤心处”,还可以忍住不哭。一个小女子如果动不动就哭,大家觉得这很正常,而一个大男人如果禁不住就哭,大家会觉得他不像男子汉。所以说好哭是女性化的性格特征。刘备性格中多多少少包含着一点女性般的柔弱,这与曹操有时表现出的男性柔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1)、  年少时只记得刘备哭着出场的次数太多,对他的哭诉,也没有多少共情可言。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个情节,刘备寄居荆州时,刘表请客吃饭,席间刘备去了趟厕所,回来号啕大哭。刘表觉得奇怪,问其缘由,刘备说自己快五十岁的人了,大腿都长出赘肉了,建功立业仍旧遥遥无期、匡扶汉室希望渺茫,所以悲从中来。

(12)、身旁之人赶忙抱住他,劝他当以大业为重,莫要轻生。

(13)、小说写刘备的哭,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有时候假里有真,有时候真里有假。

(14)、      三国人主,曹操出身门阀大族,孙权出身贵胄之家,而刘备却出身市井贫民。他少小贫苦、孤单,无资财和社会背景,赤手空拳,凭借乱世而起。在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奔逃转战于幽、豫、青、徐、兖、骥、扬、荆、益等州,备受颠沛流离之苦。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过着寄人篱下的苦涩日子。他的部众多次被击溃,妻子四度失散,被对手俘获,他一次又一次强忍着吞下失败的苦果。他历任县尉、县令、国相、刺史、州牧等,军职为别部司马、镇东将军、左将军、大司马,封宜城亭侯。他从底层一步一步艰难地进入到社会上层。曹操、孙权何曾经历过这样曲折的经历?三国英雄中何人有过这样的艰辛?

(15)、刘关张再访茅庐 打一新词语───谜底:三者兼顾─

(16)、兄弟三打造兵器,刘备自配“双股剑”(俗名鸳鸯剑)。

(17)、面对比自己大整整二十岁的刘备的苦泣,他手足无措,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关键时刻,刘备决定再添一把火:

(18)、关张无命欲如何 打一电影名───谜底:伤逝,红与黑

(19)、在面对鲁肃前来讨还荆州,刘备又一连两次推托不还,以及刘备成为孙权女婿后,刘备已经无法一再推脱拒还荆州。但刘备又不想还荆州,只能诸葛亮来拒绝了,但诸葛亮又不能直接表面态度。不能在鲁肃提出讨还荆州的时候,直接找理由拒绝,这会让鲁肃认为刘备就是不愿归还荆州,一直都在找借口推托。

(20)、吃荆条屙箩筐————满肚子瞎编;肚里编;嘴能编;生编硬造

2、刘备哭荆州的故事

(1)、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ID:jing6qiao)

(2)、用今天的话讲,是“怂货”、“软蛋”、“娘娘腔”。

(3)、     第他善于审时度势。他投靠的公孙瓒、曹操、袁绍等人,都不是吃斋念佛的菩萨。所以刘备去投靠他们,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找到机会,他会立即脱身远引,化险为夷。

(4)、在刘备的性格中,并不是没有急、暴、谲的因素,但是为了成大事,他总是以坚强的、积极的意志去抑制急、暴、谲的一面,而突显自身宽、仁、忠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有时刘备的性格会因为两方面的不相平衡而显得伪善。

(5)、刘备一开始不同意,说:“刘瑁与吾同宗,于理不可。”真要纳王妃的话,就纳其他人,别找这么一个兄弟之妻,不合人伦之道。

(6)、三国,对刘备武功描述只寥落几笔,却惊心动魄。

(7)、刘备不但因哭谋人,还能因哭保己,他曾多次凭借高超的“哭技”化解危机。

(8)、鲁肃大概的意思就是,现在皇叔也是东吴女婿,都是自己人了,还是把荆州交出来比较好。

(9)、  熹平四年,刘备的母亲坚持让他外出求学,于是他和公孙瓒一起拜九江太守卢植为师。他虽然不怎么爱读书,也不爱说话,还喜欢遛狗骑马耍酷,但能始终善待他人,一时间多少豪侠争相依附。那一年,他十五岁。

(10)、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刘备歇后语大全7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1)、      有意思的是,战前和战后,孙权两次“遣使请和”。刘备的正确方略,应该在对东吴给予一定的军事压力的前提之下,及时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毕竟,双方共同的敌人是北方虎视眈眈的曹魏。如果双方大动干戈,很可能让曹魏坐收渔人之利。

(12)、就连诸葛亮都知道刘备“善哭”,所以投其所好,制定了这一条“妙计”。

(13)、(16)好人很多的时候,坏人容易成事。因为坏人短缺,身价上升。坏人泛滥的时候,好人容易成事。因为好人稀缺,身价倍增。坚持做好人,总会时来运转。

(14)、然后刘备就开始哭,哭的昏天暗地,两手蒙着脸。

(15)、但是,刘备还有一个绝门功夫,那就是他的哭功。刘备身为一代枭雄,泪腺却很发达,动不动就掉眼泪,想哭就哭,要哭就哭。刘表病中托孤于刘备,刘备因悲而哭。刘备从新野败走,无法保护随行百姓,自己的人马也被杀散,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赵云在长坂坡保着刘备儿子阿斗和夫人,杀进曹营,七进七出,九死一生,最终带着阿斗回到刘备身边,却还因无法护刘备夫人周全而下马伏地请罪,刘备亦因感动而哭。关羽被东吴杀害,张飞被部下谋杀,刘备更是哭得惊天动地。最后,刘备不听诸葛亮和众文武的劝,一意孤行御驾亲征去讨伐东吴,意欲为关张报仇,却兵败东吴后起之秀陆逊之手,在白帝城托孤,君臣皆放声大哭。

(16)、关云长失荆州————大意;吃亏全在大意;骄兵必败

(17)、玄德哭曰:“子母之道,乃天爱也。元直毋以备为念,而割其天爱。待与老太君相见之后,再从听教。”(《徐庶走荐诸葛亮》)

(18)、他不说自己需要诸葛亮辅助,而说是汉朝天下、黎民百姓需要诸葛亮“匡扶”,这一下果然感动了诸葛亮。毛宗岗说:“请诸葛亮,则哭而请之,不哭则亮安得有出山之心?”(毛本《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回评)。可见这也是一次很有效用的哭,哭得诸葛亮心动,哭得诸葛亮为之出山,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以分辨。

(19)、有人又说,那估计是因为没啥谋略,心无底气,硬不起来。

(20)、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3、刘备哭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这个时候诸葛亮出来了说:“我在后面听到了很久,你知道我的主公为何哭吗?”

(2)、然后就是送别,刘备先是“泣谢”,接着是“泪如雨下”,再来个“泪沾衿袖”,最后是“放声大哭”,“凝泪而望”。

(3)、哭也没用,人家老娘来信喊儿子回家吃饭,不能不走人。眼看徐庶要走,刘备只好连夜设宴送行,说到伤心处,两人一起流泪:

(4)、刘备的绝杀连环哭哭出了诸葛亮,哭出了三足鼎立,想想也真是值了。

(5)、于是他站在城门前,大喊刘琮,希望能给身后的百姓一个安身之处。

(6)、这一次,刘备的眼泪,成了他逃出生天的法门。

(7)、他的志向之大、志气之高、意志之坚,堪称古今创业者的典范。

(8)、在荆襄百姓心中,眼前这个动辄流泪的男子,才是举世无双的真英雄,才是心怀百姓的仁者。

(9)、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10)、三国历史中有很多脍炙人口著名事件,其中,刘备借荆州就是其中一例,并且还演化成一条歇后语广为流传。聪明的朋友们,知道下一句接什么吗?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清楚吗?如果还不能,让我讲给你听吧:

(11)、搅得天下大乱的黄巾军“二把手”,动若狡兔的速度快体型小的野兔,竟被一箭击中,称之神射手亦不为过。

(12)、刘备一早便猜到事有不妥,此时更是危机四伏。

(13)、他去投奔曹操,曹操与其“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并称之为“天下英雄”;

(14)、于是你明白了,人的性格其实是很复杂的。刘备和曹操都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都以玩弄权术见长,我们既不能用“好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也不能用“坏人”的标准去谴责他们。你说他是个好人,但这好人里头有坏人的某些因素;你说他是个坏人,但这坏人里头也有好人的某些因素。

(15)、     首先,黄巾之乱,他知道这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因此毅然从军,迈出了他人生关键的一步。正是在消灭黄巾军的战争中,刘备才崭露头角。

(16)、武功、谋略、心志都不差的玄德,却以喜哭闻名。

(17)、于赵云而言,刘备不仅是值得自己肝脑涂地的伯乐,更是生死不弃的知心人。

(18)、苗怀明:一张只有两个人的天下英雄排行榜——说煮酒论英雄(《三国演义》新读之一)

(19)、刘关张府邸 打一剧目───谜底: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

(20)、总之,说刘备的一生是在泪水中度过,这个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直到离开人世的时候,他还没有忘记抹眼泪。

4、刘备哭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歇后语

(1)、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2)、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刘备歇后语大全8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就是“刘备借荆州”一事

(3)、这个故事表现出刘备贪恋女色已到了“乐不思蜀”的地步,他的这种性格还遗传到儿子阿斗身上。

(4)、刘备给读者的一般印象,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喜怒不形于色”的。但与司马懿不同,他还是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内心的情感,尽管有时让人真假难辨。

(5)、弘毅宽厚: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6)、《礼记》中说:“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刘备便是这样的人。

(7)、鲁肃还能怎么办,便起身劝道:“皇叔且休烦恼,待我与诸葛先生从长计议。”

(8)、待到隆中对,天下三分跃然纸上,若是一介凡夫俗子,岂能领略这王图霸业内中玄妙?

(9)、(25)今年北京未下雪,至今只降祝福“雪”,一祝事业高迁如汤灌雪,二祝身体健康傲霜斗雪,三祝爱情甜蜜飞鸿踏雪,四祝时来运转阳春白雪。愿你冬日快乐!刘备歇后语大全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10)、曹操在外交方面做得也还可以,源于他心胸较为开阔,能兼容并收,除了用武力消灭群雄外,也注意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在处理关中、辽东、泰山、汉中等边缘地带方面,他采取了柔性的、更为灵活的手法,成为军事手段的补充。当然,曹操在这方面的成就逊色于军事成就。

(11)、刘玄德痛哭关张 打一电影名───谜底:伤逝,红与黑

(12)、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没有眼泪,刘备就什么都玩不转,有了眼泪,则无往不利。

(13)、刘备哭荆州——假充善人;哭着害人哩;用计哩;一哭就有计;假摔眼泪

(14)、后来刘备娶到了孙权的妹妹,孙权又让鲁肃来要荆州,这回刘备有点黔驴技穷了,于是问诸葛亮说:“鲁子敬三番五次来讨荆州,均是先生劝退而去,今又来取,不知军师有何良策?”诸葛亮说道:“若是鲁子敬提起荆州事,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无大碍也”。

(15)、张飞,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曾率二十余骑阻曹操大军于当阳之长阪,魏人称其为“万人敌”。张飞算不算是英雄?还有马超、黄忠、赵云、庞统、法正、魏延……亦一时之人杰也。如果说刘备为人虚伪,窝囊无能,那么,这些当世英雄豪杰怎么会心服口服地供其驱遣?

(16)、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虽然取得了水淹于禁所率的七军的辉煌战绩,但后方空虚,给了吕蒙以可乘之机。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17)、刘备之哭,哭来的并不只是一个个能人异士,还有一颗颗真诚热烈的心。

(18)、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19)、口才胜过刘关张 打一人名───谜底:谭冠三将军───谜语类型:人名谜语

(20)、而是一个刚强睿智的真豪杰,其谥号“昭烈”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5、刘备哭荆州的下一句是什么诗

(1)、不会哭的人即使哭得死去活来,也毫无用处,反而会被贴上“懦夫”的标签。

(2)、丢金碗捡木勺————得不偿失大意失荆州歇后语的前一句拓展精选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

(3)、      对于刘备是否会为关羽出兵报仇,魏文帝曹丕曾召群臣讨论。大家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只有侍中刘晔认为:“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

(4)、后来,刘备欲逃回荆州时,又在孙夫人面前“暗暗垂泪”,大诉了一场苦,引得孙夫人同情。

(5)、我们创业,却要么停滞空想,要么半途而废,要么遇挫折返,从此怨天尤人悲叹时运。

(6)、苗怀明:夹缝中的尴尬生存——论《三国演义》的东吴描写及其缺憾

(7)、他不是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只是,他不忍乘人之危。

(8)、这哪里是哭,分明是眼泪炸弹、眼泪攻势。从得到徐庶要走的消息到送别徐庶,刘备的眼泪就没有断过,既有小声的嘤嘤,也有大声的痛哭,一套绝杀连环哭,将古往今来各种哭法全部演练了一遍。

(9)、徐庶曾助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也因此受到曹操的关注。

(10)、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刘备歇后语大全5刘备当皇叔歇后语

(11)、于是,在这兵荒马乱之中,他毅然带着十余万民众渡江南走。

(12)、不论刘备“祖上”多么阔,刘备小时候却是与一般平民百姓无二了。而青年刘备则显露出乱世英雄的一些特征,如:“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这个形象,与小说里写的那个仁厚长者的形象可是大相径庭。刘备其实是个个性很强的人。

(13)、  那一年,家道中落,父亲去世,少年的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戴着中山靖王之后的光环,却靠着织草席草鞋为生,现实的反差感总是如此强烈。年幼的他并不自卑,甚至还有些傲娇,他指着家旁边那棵五丈高的桑树对小伙伴们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14)、冯梦龙曾说:“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15)、  人从感性进化到理性,总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以一名草根的视角去回顾这一段历史,如实观照,会发现刘备的创业史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

(16)、在前文曾引用过一段刘备入川时对庞统说的话:“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卷十二《庞统献策取西川》)

(17)、绵亘二十载,他屡败屡战、历久弥坚,无数次从头再来,心志愈挫愈强,这岂是软弱之辈?

(18)、如果说曹操是占了天子之利,孙权是占了地理之利,那么刘备的崛起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段传奇。

(19)、眼泪来的急,收的也快,决不浪费一滴,这就是专业水准,不服不行。礼物不见得多,关键是表达诚意,刘备立即趁热打铁,完成大伙计聘任仪式,不给诸葛亮任何反悔的机会。

(20)、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

(1)、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2)、那一年,时值初夏。37岁的刘备投在43岁的曹操门下。青梅刚下,曹操邀他青梅煮酒。此时的曹操已经控制徐州,将与袁绍争霸北方,而刘备的身份连幕僚都算不上,关张二位兄弟也已失联。世人都知道刘备非久居人下之人,曹操也心知肚明,之所以不杀,就怕落个“杀贤”的骂名,不敢有人来投靠。刘备何曾不想杀国贼?但他是真的无能为力,只能种菜陶冶下情操。刘备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直到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吓得将筷子掉落在地,要不是一声惊雷,也无后来的三分天下。从这刻起,刘备将曹操视为自己的一生劲敌,也把他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

(3)、先主请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一言以告之!”(《白帝城先主托孤》)

(4)、       刘备之仁厚,还表现在他对叛将的态度上。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刘备任命的镇北将军黄权屯驻江北,因为蜀汉军队西退,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黄权遂率军投降曹魏。蜀汉得知此消息,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说:“孤负黄权,黄权不负孤也。”明明是黄权背叛了刘备,刘备却责备自己,认为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因此认为黄权投降曹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逮捕黄权的家人,并“待之如初”。战败后不迁怒他人,不惩办叛将家属,并勇于作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这可不是一般皇帝所能做到的。

(5)、刘备谋略之高,比之卧龙凤雏虽不如,却也非同寻常。

(6)、曹操在政治方面却显得有些被动,始终没能处理好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这一方面缘于他的出身,尽管他努力撇清与家庭的关系,但毕竟不如世族出身的袁绍、士人出身的刘表、宗亲出身的刘焉等人能占到政治上的便宜。另一方面,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既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与汉室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容易遭受诟病,所以曹操在政治上一直很被动,不仅生前如此,身后也一样。

(7)、论武功,第一想到“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想到吕布、许褚、张辽、太史慈、黄盖,刘备算老几?

(8)、又一年,听闻刘表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率樊城十万百姓撤退,日行十余里。有人劝他:“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从十六七岁到二十五岁前,每看此段,都觉得刘备过于迂腐,曹操要追杀的人是你,你为何就不能弃百姓先去呢?要知道,主公逃跑从来不算丢人,先有高祖在鸿门宴上从厕所逃跑,后有康王赵构一路跑出个南宋,何必如此固执?刘备明白,不是他要带着百姓逃跑,而是百姓自发跟着他。他年轻时师从大儒卢植,信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何况自己“宽仁”的名声已经在外,此时若丢弃百姓逃跑,百姓如何看他,天下人如何看他?此后又怎能得民心?曹操不是喜欢屠城吗?那我刘备就要以“仁义”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