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点评
(1)、古语说天意弄人,就是命运的悲剧。在这里,人类对抗的不是社会现实,而是凌驾于社会现实的天道。
(2)、另外,他强调诗人、艺术家的能动精神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莎士比亚对想象这种人的特殊心理功能是异常重视的,不只在一出戏中论述过想象的作用。
(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全部戏剧创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这些戏剧作品题材丰富,情节生动,人物典型,语言充满诗意。
(4)、王静静:莎剧的生命力,可谓是经久不衰。它历经了400多年,现在的人还在经常传说伟大的莎士比亚。他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跟《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并列为西方文化的三大母本。
(5)、《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6)、而这种不信任又转变为对苔丝狄梦娜白人身份的嫉妒,对仰慕者白人身份的嫉妒。
(7)、《麦克白》的悲剧颇似于古希腊悲剧,强调命运对人的超弄,麦克白本身功成名就、富有健康,可他却相信女巫的预言,并一个一个的去应验,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凄惨结局,这与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是多么的类似啊,人的行为受到不可抗拒的神的喻示,最终逃不掉既定命运的安排,可怜的是人在其中的抗争是如此的渺小。
(8)、当然这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奥赛罗》是莎士比亚争议最大的作品之一和其他三大悲剧都不同,《奥赛罗》没有讲述王室故事,而是讲的“男人听信谗言杀害了自己的无辜妻子”。
(9)、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既有性格悲剧——奥赛罗的刚愎自用,鲁莽轻信;也有社会悲剧——挑拨者的别有用心,种族歧视;还有命运悲剧——奥赛罗和苔丝狄梦娜的年龄差距。
(10)、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11)、《哈姆雷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
(12)、因为是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悲剧。而悲剧又能够警醒世人,推动社会进步,正如谭嗣同说的话一样,自来革命没有不流血的,就从我开始吧!
(13)、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惨痛的变故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
(14)、歌德在谈到哈姆莱特时有一个比喻:这是一棵榭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个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生长花盆就破碎了。在这儿,悲剧主人公就像是一个花盆,他面临的任务和责任就像是一棵榭树。花盆的性格,就是只能种花,倘若要种树的话,那么就不能胜任,只能是树死盆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哈姆莱特如此,其余的悲剧也是如此。
(15)、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所以在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当中,来进行一场关于莎士比亚悲剧的话题讨论,实在显得非常有意义。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诗人,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为“四大悲剧”。这是世界戏剧作品的一个顶峰,英语文学的最佳范例。在这一次的分享会上,劳月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和我们分享该如何去看待莎士比亚悲剧:从戏剧史的比较,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从作品的具体分析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是典型的性格悲剧。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劳月老师在这次分享会上独到的见解。
(16)、看到这个故事,我自然就想到明末清初的将军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葬送了明朝。
(17)、悲剧的意义在于将残酷和绝望说给你听,最后给你一丝生的希望,而莎翁这个故事则一次次将你打入更深层更绝望的谷底,总在想着总不能更遭了,却真的有更糟的接踵而来,好像每一次的绝地逢生却是为了推着你陷入更深的黑暗,虽然最后,新生的力量展露了出了些微光芒,故事却到此为止留下一片黑暗,不免让人觉得这是又一个悲剧的启幕。
(18)、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莎士比亚的每一部悲剧乃至他的喜剧、历史剧以及传奇剧,都不外乎以塑造主人公的性格为最主要的任务。个性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中心点,当然也就是悲剧因素中的决定因素了。这一切都是由时代决定的。时代影响了莎士比亚,给莎士比亚灌输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使他写出了一部部杰出的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伟大的性格悲剧,成为近代戏剧的前驱。
(19)、妻子的美丽,善良,多才多艺等等众多优点。妻子从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他,甚至几乎和父亲断绝关系,义无反顾的跟着他,对他的深沉的爱,也许对他来说,太沉重了,简直不能承受。所以他杀妻的时候,显得匆匆忙忙,不容分辨,不容解释,不容旁证,甚至一时半刻的时间都不能容忍。所以,可恨的伊阿古成了奥赛罗怀疑和不配得种子的催化剂,一步一步的引导,导致了悲剧。
(20)、《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部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均来源于当时欧洲的历史传说。
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
(1)、奥赛罗的故事大概是四大悲剧中最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故事,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2)、这种力量,是旧世界的挽歌,是新世界的萌芽。
(3)、当文天祥高唱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美。
(4)、哈姆雷特的叔叔阴险狡诈,虚伪自私的品质,正是莎士比亚所想要摒弃的,然而,现实究竟是现实,理想总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5)、· 其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
(6)、这句话翻译到哈姆雷特里面,就叫: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7)、冯小刚以前拍过一个叫做《夜宴》的电影,剧本就是根据《哈姆雷特》改的。不过,《夜宴》并不算一个好电影,因为原著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命运悲剧没有得到体现。
(8)、到了十九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人民公敌》以及深刻的社会意义,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和整个社会。和索福克勒斯相反,易卜生把社会描写造成主人公失败和毁灭的主要原因。从欧里庇得斯以来,易卜生首创让戏剧成为争论的场所。这种带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所应当被称为社会悲剧。
(9)、《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1602年间,主要讲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丧父后又未能继承王位,以及开始调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父王的死亡,以及后续一系列的爱恨情仇,最后哈姆雷特也死于国王歹毒的阴谋。
(10)、刚刚的开场曲目来自林俊杰,《莎士比亚的天分》。这是林俊杰的第3张创作专辑。据说在创作这张专辑的时候,他特地飞到洛杉矶参与后期制作,而且他也向来是一手包办所有的歌曲。这一次的这首歌曲是他第一次作词。《莎士比亚的天分》,写的是一个暗恋的故事。林俊杰说,他要献给所有暗恋中的男孩子,要勇于承认自己是胆小的。当林俊杰放弃追求自己心爱的女生的那一晚,他竟然失眠了,所以就提笔写下了这首《莎士比亚的天分》。
(11)、《奥赛罗》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黑人将军奥赛罗与美丽善良的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秘密成婚。旗官伊阿古因所求之职被奥赛罗给了凯西奥而怀恨并决意报复。他设计使凯西奥触犯军纪被撤职,又鼓动苔丝狄蒙娜向奥赛罗求情,致使奥赛罗因怀疑爱妻与凯西奥有染而妒火中烧并亲手将其掐死。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阴谋时,奥赛罗拔剑自刎,倒在苔丝狄蒙娜的尸体上……
(12)、我们小时候,是不喜欢悲剧的,所以大部分的童话故事都是喜剧结局。
(13)、封建主义自然是禁锢人的思想的,而资产主义的萌发,正是文艺复兴思潮的结果。
(14)、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克里斯多福孟就说过,“怀疑是亲密关系的大敌”,小我不断的进行破坏,扰乱我们的心智,奥赛罗正是中了小我的圈套。
(15)、最后,奥罗罗知道了真相,选择了自杀。演出了一场爱情悲剧。
(16)、· 被誉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从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
(17)、《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
(18)、《李尔王》的故事来源自英国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本身发生在8世纪左右,主要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感到荒郊野外,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也随之死在其身旁的故事。这部作品中让人对人性、亲情的思考更加透彻,引起人们在人生、思想方面的共鸣。
(19)、第二点是莎士比亚悲剧个性的背景。大家知道,从14世纪初但丁的《神曲》之后,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欧洲近代文化的开端时期延续了将近300年。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300年的最高峰,结束了这一时期。文艺复兴是以发现、崇仰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开始和标志的,其中最主要之点又是以发现人为标志的人文主义。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当中寻找依据,以人的发现来抵抗中世纪的神的万能,以异教的神(更多的是人的象征)来对抗教会的神——基督,这就是人文主义者的最主要的使命。
(20)、年迈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
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剧情简介
(1)、《奥赛罗》中的悲剧元素十分鲜明,作为一名黑人将领,奥赛罗自卑多疑的性格造成了他与玳丝摩娜的爱情悲剧。玳丝摩娜是个富有英雄情节的女人,因此尽管她并不了解奥赛罗,却义无反顾的简单明了的喜欢上了他,其实对她来说,喜欢奥赛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听奥赛罗讲述那些颇为传奇的经历,当亚果的妻子告诫玳丝摩娜小心奥赛罗的嫉妒时,玳丝摩娜却毫不在意的说“我想他在出生地让阳光把这种(嫉妒)都吸走了”而奥赛罗知道妻子喜欢自己的原因,或者说他对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这种心态使得他对妻子又爱又恨,最终阴谋家亚果的言语只起到了在干柴上放一点火星的作用,便使得这不牢靠的爱情被炸得粉碎。(呵,这看似是多么的咎由自取啊,可人的性格是能改变的东西吗……也许可以,但那做起来是多么的难啊)
(2)、因为《奥赛罗》的悲剧根源在于“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其他三部悲剧里的王室倾轧,在当今时代已经渐渐成为传说,但《奥赛罗》所讲述的悲剧,即便放在今天,也仍未绝迹。
(3)、一个立下赫赫战功、意气风发的将军,受到各种内外因的影响,弑君篡位,滥杀无辜,深陷恐惧之中,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枭首惨死的下场,这就是一场悲剧,一场人性的悲剧,一场更深层次的悲剧。
(4)、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以索福克勒斯及其剧作《俄狄浦斯王》为代表。俄狄浦斯是作者所描写的理想的人,理想的君王。他品德出众,才智超群,而又毫无错误,只是因为命中注定他要杀父娶母而遭致毁灭。
(5)、“如果人们被迫不得不失去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只保留一部,也许大部分最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
(6)、通过阅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你觉得作者莎士比亚是个怎么样的人,谈谈你对他的理解(从他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方面,结合你对他的背景了解来谈,500字以上)
(7)、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8)、《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9)、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再来读莎士比亚?我觉得在书友王静静的分享之后,我会特别赞同她的一段表述。她说,以前有人讲过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跟我们的财富地位关系并不大,但却跟我们个人的感受力有很强的关系。有一些阅读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感受力。比如说我们会喜欢唐诗宋词,比如说我们喜欢读红楼梦,都是为了提升我们个人的感受力。今天我们再来读莎士比亚也是同样的道理。读这些作品,很难解决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所谓的观点和主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都能够提升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而这种主观幸福感一定会丰富你的世界,丰富你的生活。
(10)、以往我们会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先把剧本写好,然后再有人来演。这周我得到一个新的认知,事实上不是这样。从一定程度上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先演出来的,而不是先写出来的。因为早在剧本形成之前,莎士比亚的戏剧已经经历了千锤百炼,它有一种集体创作的意味在里面。纸面上的莎士比亚,看上去无所不知,显得有点脱离他生活的环境。但是活跃在台前幕后的方式不一样,他把观众的反应作为他创作的一个灵感。莎士比亚的戏剧也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众艺术,它蕴含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力,所以它才会有经久的生命力。
(11)、这是怎样一个残酷,细腻而又悲悯的故事,生生压断心底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弦,想让人激昂吟唱,又想要悲愤放歌。
(12)、好了,说了不少了,《哈姆雷特》之所以被称为四大悲剧之首,我觉得,无外乎上述几个原因了。
(13)、奥赛罗正直却不能分辨谗言、勇猛却懦弱、骄傲自负同时却也自卑、爱他的妻子同时也嫉妒、怀疑、不信任自己的妻子,他对自己的容貌、种族、肤色很在意,因此心里的不信任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了惨剧。感觉是奥赛罗的疑心和自卑不配得的心态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因。
(14)、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东西方的文化虽然不同,但是人的感情都是相通的。
(15)、然而如果不让嫉妒蒙蔽了自己眼睛,坦诚地对待爱人,这一切也许就不会发生。
(16)、《李尔王》的悲剧似乎离我们太远了,因为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亲情是最牢靠的,是最温暖的(这是中国式家庭培养出来的潜意识),可当把家庭置身于宫廷,亲情置身于财富和权利时,你会发现,家的牢靠与温馨是如此的脆弱,在权力和财富的怂恿下,美好的人性被扭曲得一塌糊涂。叔本华说“人每时每刻都是有作恶的想法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关键是具不具备这种能力而已。李尔王的悲剧是人在物质社会中的道德沦丧,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毫不留情的揭示了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
(17)、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18)、《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19)、麦克白的悲剧其实很纯粹的就是欲望和道德的两种力量对抗的悲剧。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有野心的,至少是有欲望的,只是没有足够肥沃的土地滋养,又被道德的紧箍咒束缚着而已。如何破解?一言道之,合适的道德设置,合理的欲望力量!只是所谓合适,所谓合理,又要视具体历史情境而定,所以欲望和道德的力量对抗始终会存在,这似乎是这出悲剧中更深更无法脱解的悲剧。
(20)、《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最后李尔王流落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小女儿考狄利娅是一个悲剧的形象。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地想法表达出来;当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她又毅然为自己得父亲讨回公道。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
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系列
(1)、在《麦克白》一书中,麦克白既渴望王位,又不愿意用不当的手段来获得,终于被欲望一点点的腐蚀,最终失败。
(2)、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汉书》中,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3)、最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致使哈姆雷特以及他的情人,对手,叔叔,母亲都命丧黄泉。
(4)、哈姆雷特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一个国家的王子
(5)、说到戏剧,其实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国古代的皮影戏。
(6)、其实,李尔王的家庭悲剧并不能完全称之为家庭了,因为自古皇室无亲情。
(7)、放在今天来看,我们有言论自由,有人身自由,有选举自由。但是曾经的封建时代,这些只是奢望。
(8)、而李尔王的悲剧在于,美好的愿望最终通向地狱,他对亲情的最大诠释来自权力。作为国王的李尔王,远远盖过了父亲的李尔王。女儿对自己的爱呢?只要一番表白就是爱,而那只是权力带着一张谄媚的面具,像毒蛇嘶嘶着盘旋上来。而最不会说话的那个女儿,就成了维护威权的牺牲品。
(9)、回归故事本身,《哈姆雷特》更曲折、更精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故事本身,简单来说,《哈姆雷特》就是讲了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更加精彩、曲折,先是国王突然死去,王子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国,接着是王后改嫁叔父,然后是国王鬼魂再现,让其复仇;王子纠结不已,既怕泄漏心事,又怕鬼魂是假落入他人圈套,为探寻真相不得不装疯卖傻。接着是叔父怀疑王子已经知情,派人侦查,王子却又利用一部戏剧,探出国王遇害真相,之后又误杀了爱人之父,叔父想借刀杀人,被王子反间,杀掉了秘史。而此时爱人却已发疯落水而亡。复仇的火焰在王子胸中燃烧,而叔父此时却利用爱人之父的儿子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确是,哈姆雷特与爱人之弟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叔父虽也被刺死,哈姆雷特自己也中毒身亡。
(10)、莎士比亚生活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那时候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11)、据说莎士比亚生前一度为此表示遗憾。《麦克白》某种程度上是莎士比亚的“绝作”《麦克白》讲述了“贪婪恶毒的国王和王后被推翻”的故事。
(12)、莎士比亚尊重了现实,又歌颂了理想。哈姆雷特终于得报大仇,但是也倒在了毒剑下。
(13)、《李尔王》的故事来源于英国古代传说,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和散文甚多,莎士比亚在故事蓝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悲剧结局、李尔王的发疯等原创内容。
(14)、劳月:所谓“性格悲剧”,指的是造成悲剧的多种因素当中,性格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悲剧作品。在世界戏剧史上,悲剧创作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第二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把这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莎士比亚悲剧的个性。
(15)、一个中文系毕业六年半的人,对莎士比亚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外国文学史》中对莎翁的简介,想想挺可悲的。被新冠病毒困在家里,每天带娃的间歇把莎翁四大悲剧仔细看了,才知道莎翁的伟大!木心的评价实至名归!
(16)、作为莎士比亚最具感染力的悲剧作品之《哈姆雷特》就是理想与现实强烈冲突而形成的悲剧。浪漫王子哈姆雷特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坚信生活的阳光正直,认为人都应该是光明磊落的,可回国后的遭遇却无情的将这一幻想彻底毁灭~父亲的去世、母亲的改嫁、成为继父的叔叔毫无廉耻的夺取王位,这一切的变故使得哈姆雷特陷入了理想与现实激烈的对立之中,这种由一个极端主义进入到另一个极端主义的性格最终在得知事情真相后得到彻底的大爆发,最后被复仇的烈焰所吞没。
(17)、命运的悲剧跟现实,跟性格都是密不可分的,当他不小心刺死了自己心上人的父亲的时候,其实已经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只不过,伤痛本身会带给人力量,复仇帮助他走了下去。
(18)、在戏剧演出上,莎士比亚反对“过”与“不及”,就是说要遵崇自然的“常道”,接受生活常识的指导,过分或者懈怠都是违背自然之理的。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都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人文主义尊重现实的精神。
(19)、镜子说与摹仿说虽然有相似的内核,比起摹仿说,莎士比亚的镜子说有新的发展,那就是艺术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摹仿,而是一种能动性的创造,它应该创造比自然更真更美的图画。他认为真与美的统一乃是艺术永恒的生命。
(20)、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因为相关的人都死了,其他的人事不关己。可是,又有什么真的是与我们无关的呢?
5、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总结
(1)、在这个五分钟解说一部电影、一本书读懂全球通史的年代里,用一晚上“看完”莎士比亚的37部作品,剧场里的别样速食文化让我们离走进莎翁又近了一步。
(2)、然而,诸葛亮依然还是要兴汉;冯唐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卓一航在等下一个六十年。
(3)、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4)、如果苔丝狄梦娜是一个黑人,那么奥赛罗就不会因为别人的挑拨而亲手杀死自己的未婚妻了。
(5)、▣ 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命运是神秘的是强大的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命运所左右);
(6)、《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
(7)、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但他的精神状态始终带有郁闷,傍徨,动摇的一面,但主要原因不在于他的天性如此。关健在于环境的一黑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当美好的理想在无情的现实之下被打破时,哈姆莱特的信念发生了动摇,特别在母亲改嫁新王这件事上,他发出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是绝望情绪的感叹。但他在心情忧郁时,并没有完全失去理智,而是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社会问题,探索出路,寻找答案。这就是哈姆莱特性格矛盾,在思索与探索中反复出现的各个不同的侧面。
(8)、《哈姆雷特》——是由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9)、他认为想象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想象使诗人的眼睛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想象可以补充人们的贫乏,想象可以把多少年代的事情挤塞在一个时辰里。
(10)、他们之间因为种族的原因显得身份悬殊,而且他的年龄比苔丝狄梦娜大很多。所以,尽管他们真心相爱,婚事却没有得到准许。
(11)、编剧|亚当·朗、丹尼尔·辛格、杰西·温菲尔德
(12)、后来,戏剧往前发展,开始由真人登上舞台。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
(13)、在日本,黑泽明导演了被称为“东方李尔王”的电影《乱》。
(14)、《哈姆莱特》这部戏剧写的虽然是中世纪丹麦的事件,但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这个动乱不安的局面,阴谋篡位,荒淫无度,诱奸王后,借刀杀人,汹酒无度的克劳狄斯统治下的黑暗王国里,一个个利欲薰心,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这正是没落时期封建王朝的特征!哈姆莱特在很多台词中,对当时的现实有过清醒的认识,他对时局总的看法是:“这是一个万恶的世界,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对善良的人们来说,“丹麦是一所牢狱",还进一步说“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囚室“。这种认识和揭露,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偷天换日,勾心斗角,玩弄刀笔,颠倒黑白,欺诈贫民等不义勾当的控诉,反映了剧作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15)、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16)、当伊阿古告诉他苔丝狄蒙娜将手巾送给了凯西奥时,他却十分相信。其实,我们在这个事件中还可以发现奥赛罗的两个弱点。首先,他对于生活中的琐碎问题并不十分关心。以致于妻子的手巾掉了他都没发现,从而给伊阿古的阴谋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另外,奥赛罗不会思索人际问题。奥赛罗之所以选一个外族人作为副将,他可能觉得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可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的做法引起了本族的伊阿古的不满。他应该知道伊阿古是要报仇的,他却丝毫没有发现。当然我们不能够完完全全的否定奥赛罗:他非常的英勇善战,而且屡立战功;他为人正直,对于一些丑恶的事情极度厌恶,也正因如此,他才很快听信伊阿古的谎言,最后导致不能自拔、陷入困境、做出错事。而且,他对于幸福美好的爱情的向往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当他做出错事以后,能够敢于承认错误也是难能可贵的,显示出了他应有的男子汉气概。
(17)、“莎士比亚碰不得。研究莎士比亚的书早已成了图书馆,永远发掘不完。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评论不过是喝彩。”
(18)、选择某一部戏剧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他悲剧命运的宿命性。(500字以上)
(19)、后世认为这部剧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这部剧问世后,莎士比亚后续的作品,水平质量都开始走向下滑,因此《麦克白》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其“绝作”。
(20)、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都能够在地球的另一侧引发风暴。
(1)、按道理来说,悲剧应该不会受人欢迎才对,然而事实上却是——深入人心的大部分是悲剧。
(2)、《哈姆雷特》在四大悲剧中成书时间是最早的《哈姆雷特》Hamlet大约写于1601年,1604年时候出版了完整版;而《奥赛罗》第一次演出是在1604年,出版日期就更久远了,大约到了1622年;《李尔王》首演是在1604年,出版则是演出两年后;《麦克白》大约也是1606年写完,但是出版却是在1623年(上述时间根据贺林希德的《苏格兰编年史》)。
(3)、 《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4)、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
(5)、“《李尔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戏剧诗的样本。”
(6)、如果他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或许他能够成功。但是,正是他的这种犹豫和挣扎,反映出了善与恶的交战。
(7)、悲剧能让人的精神变得高尚,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
(8)、我们刚才说,今天的分享主题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因为我们本期的分享嘉宾文澜读书岛的创始人劳月老师,在1981年撰写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这个题目。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就是莎士比亚诞辰456周年、逝世404周年的纪念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juzi/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