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精选请写出描写小孩子的诗句86句文案

精选请写出描写小孩子的诗句86句文案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1、赞美儿童的优美句子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黄庭坚《牧童》

(3)、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4)、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5)、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许虬《折扬柳歌》

(7)、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8)、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陶渊明《酬刘柴桑》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2(篇一:《牧童》)

(9)、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10)、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11)、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

(12)、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黄庭坚《牧童》

(1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4)、     最早的专门来吟咏少女情态的诗篇应该是左思的《娇女诗》,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的娇憨、天真与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左思的小女儿,小字“纨素”,不仅长相可爱,举动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她从小就爱美,学大人化妆,“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刚亮的时候,纨素就跑到梳妆台前,抓起眉笔就在眉毛上乱画,画出的眉毛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她把口红涂到了嘴唇外,把嘴唇抹得一片鲜红,让人忍俊不禁。

(15)、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16)、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1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8)、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1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20)、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2、请写出描写小孩子的诗句

(1)、《牧牛图》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2)、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3)、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4)、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6)、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王禹偁《寒食》

(7)、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8)、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

(9)、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

(10)、飞来庭树上,初但惊儿童。——白居易《和《大嘴乌》》

(11)、几个淘气的小孩子池塘里撑着一只小船,自以为大人看不到,偷偷的采了莲蓬回来,毕竟还是太小不会隐藏,小船划过浮萍留下了印记。

(1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5)、译文: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6)、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1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1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9)、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20)、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李涉《牧童词》

3、描写春天的诗句

(1)、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3)、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4)、儿童处在人生的幼稚阶段,天真烂漫而又充满幻想,这大概就是人一生之中那最真挚、最纯洁的那段感情吧。

(5)、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____颜仁郁《农家》

(6)、在那个没有芭比娃娃、变形金刚、电脑游戏的年代,我们看出小孩子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快乐并不少于我们这个年代,甚至有些生活都是我们理想中的。回忆儿时的生活,或者放眼当下孩子们的生活,你是否羡慕古代儿童了呢?

(7)、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田园乐七首·其四》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10)、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六一”儿童节快乐!

(1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篇3清平乐·村居

(12)、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萧衍《东飞伯劳歌》

(13)、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1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艇:船。

(15)、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16)、译文: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17)、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____杜甫《狂夫》

(18)、赏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19)、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0)、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4、

(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我们马上会想到活泼、天真、单纯、调皮、聪明等这些美好的词语,

(3)、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4)、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5)、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6)、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7)、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9)、你是一个好人,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断地议论你?

(10)、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1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13)、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14)、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15)、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16)、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陈师道《示三子》

(17)、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8)、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王禹偁《寒食》

(19)、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20)、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5、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2)、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5)、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6)、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