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论语短句及翻译114句文案

精选论语短句及翻译114句文案

论语短句

1、论语短句100条及翻译

(1)、客人恍然大悟。生活中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心理负担,懂得放下,便可释怀。

(2)、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文言文中并列的短语只有一个有意思你说的这种叫做是偏义复词。

(3)、《礼记·学记》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而人家不知道或人家不赏识、任用。

(4)、(《周易•系辞下》)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A.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出自《醉翁亭记》)关于文言文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似甜、似苦,似暖、似凉,道不出那心境。茶香萦绕,顺着青烟,于风中漫舞。

(8)、——于谦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丈夫所志在经国。

(9)、(《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大丈夫气概

(11)、(30)劉氏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心體也。人心與太虚同體,不惹纎毫物累。纔有物累,四者循環而起。始焉,無中生有,忽起一意;已而執意不化,必然如此而輾轉一意,如堅壘之莫破,則固矣;究也,以客為主,認賊作子,成為我矣。……聖人之心從江漢秋陽洗暴過來,渣滓渾化,天理周流,何四者之累哉!”

(12)、(解析)本考查阅读启示。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把文章内容读懂,要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最后谈感悟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回答。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言之有理。结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来谈即可为。这句话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

(13)、放下,又是一种温馨。放下,往往会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放下,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勇气。君子用山比喻德行的句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4)、李零先生在《喪家狗》中也對“子罕言”章涉及的三個詞作了統計,他指出《論語》中講“利”確實比較少,只有6處;講“命”也少,只有7處(9);講“仁”很多,共有59處在舉出三個詞出現的頻率後,他進一步指出: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6)、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B.然:这,这样。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故选B。

(18)、——屈原《离骚》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9)、这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替的静,哪里有梦体认两个主体交往中的“和”?哪里有两个主体的融会交流,互立互达?“静”中看,即是断绝了人和人沟通的可能性。纯粹孤立起来了,完全和他人无关了。这是佛学对儒学的侵入。

(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2、论语短句及翻译

(1)、    《东观汉记·张禹传》载“张禹,好学习欧阳《尚书》。”此处“学习”一语其“阅读、记诵典籍”的涵义已经非常显明,与今天我们所用无异。《东观汉记》成书于东汉明帝至汉灵帝间,由此可知,从西汉《史记》到东汉《东观汉记》,皆有“学习”一语双音节化的例证。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邈邈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D.我独亡               (亡:死亡)

(4)、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子贡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9)、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10)、(《史记·太史公自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左传·僖公十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3)、全时:希望学生懂得不仅在学校要知书达理,放学后在社区里、在外面活动时也能够做到团结,乐于助人、有礼有节等等,真正的把自己的行为落到实处。

(14)、“人性的最大痛苦之一就是新思想的痛苦”。⑤ 诗人不是思想家,但诗人必须有思想。没有思想的诗篇,很容易成为无病呻吟的废话。在人们的“创作和欣赏”心理中,存在着一个“喜新厌旧”和“创新犯禁”的艺术悖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曾经是禁书。但绝对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禁书都是伟大作品。道理很简单,虽然许多豪杰都坐过监狱,但你不能说坐过监狱的人都是豪杰。

(15)、(《左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8)、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9)、2子曰:“默而识(表情)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表情)?”

(20)、-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3、论语短句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3)、   参与报道此次上合峰会的CGTN记者谢尔盖对《论语》有些茫然,但他表示知道孔子,认为“孔子是一个非常睿智有思想的人。”朗诵《论语》对他来说有点难度,在放弃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句后,谢尔盖终于能一字一句地跟学“见义不为,无勇也”了。连续挑战了几次青岛话的谢尔盖,被自己的声音逗地大笑起来。他说“这很难,但很有意思,非常值得学。”

(4)、过则勿惮改,“勿惮改”构成完整句子,作为面对“过”的则。这句话意译简单,大家都说得很好。

(5)、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6)、在产生矛盾发生冲突时,只要退一步考虑或站在对方立场上看待问题,那么双方就不会继续僵持,也不再会有对立面。

(7)、 H5《论语十则,带着老外学礼仪》采用新媒体交互手段,用户通过一个游戏化朗读和解读设置,轻松领会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可以会读,还能做到理解。同时,H5中还设置了青岛话,用幽默和接地气的形式,增加了用户的场景代入感。“我来读”和“听听看”的转发交互性功能也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形成了全民“当老师”教外国友人礼仪的文化气氛。

(8)、“孟春之月……命乐正入学习舞。”(《孟春纪》)

(9)、(解析)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10)、忠,是言行对于“心”的合一性;信,是个人心迹对他人的明白性,体现为他人眼中,“我”之言行与“心”的合一性。主,即是金良年先生说的“为主”,也是何新先生讲的“守也,守持”。

(1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12)、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13)、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战国策•赵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战国策•楚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16)、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1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一些名人对孟子的评价名人对孔子的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读孔子家语、论语、孟子,你才会知道孟子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主张。

(1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20)、——海瑞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4、论语短句30则

(1)、(《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

(3)、当赵均宁把陈希的句子和字典上的句子拿出来,让学生们一起来比较时,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也被锻炼起来,他们不再在权威观点面前缩手缩脚,而是提出自己的论据来证明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自己同学翻译的句子比字典上的句子还要好。

(4)、(23)徐鍇:《說文解字繫傳》,中華書局影印清祁嶲藻刻本,1987年,頁44上。

(5)、(22)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6)、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7)、                    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

(8)、(2015年宜宾市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李颙主张“明道存心以为体”,即把心之理作为人的本体,把仁变成内在于个人的、孤立于他人的、而不是体现在行为中的,体现在人和人的交往中形成的规则和规范。“默坐澄心,体认天理”,“静中养出端倪”,

(10)、例:《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1)、前句“無意(則)無古”之“意”即臆測、臆斷,“古”可從今本讀為“固”,訓為拘泥膠固,即前引朱熹《集注》所說的“執滯”。這句話是說:沒有主觀臆測就不會產生固執。

(12)、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3)、屈原《涉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       为了印证以上所讨论的《论语》“学习”一语不谬,我们再对先秦其他典籍使用“学习”一语的情况做简略考证。先秦所载“学习”一语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学”为名词,与上一个词组合,而“习”为动词,单用。一是“学习”连用,都是动词,共同构成递进关系,其义为“依从教导并不断练习、践行”。     

(15)、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老子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18)、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二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朱熹《论语集注·论语序说》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及相关名人实例(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

(20)、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5、论语短句100条

(1)、(《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4)、说句难听话吧,新诗创新至少有两条规律不能背离:一是要有内在的节拍、旋律和音乐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好诗;二是任何艺术品不能过分抽象、深奥,故意为读者制造无法跨越的欣赏障碍。否则,高等数学和现代物理等科学,早就可以对艺术取而代之了。

(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春雨为了滋润花草,为了洗涤世间的污垢,不惜默默地落入泥土.

(8)、(解析)本题考查表达的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9)、诗人们不要忘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个基本原理,特别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候,当一个时代非常无耻的时候,诗人要时时警告自己:不要玷污诗人这个圣洁的称号,不要为私欲而出卖自己的气节和良心。“天恐文章未尽才,常教零落在蒿莱”,既然你选择了诗人这个崇高的职业,你就不能再贪图官位、追逐金钱、躲避正义、玩弄小聪明。鱼肉和熊掌不可兼得,世俗的幸福和精神的追求很难兼顾。

(10)、——《汉书·董仲舒传》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名家评论诸子的语段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12)、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皓月,雪似天赐。

(13)、-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4)、   评析:这一则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16)、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

(17)、25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18)、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逆取顺取,命中只有这些财;紧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20)、例: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1)、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淮南子·人间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

(5)、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7)、(17)蔣紹愚:《論語研讀》,頁1類似的說法參考楊逢彬《論語新注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頁163-1按,對於此說,鄔可晶先生在《孔子與天命》提出反思,他說:“孔子所謂的‘天命’就是天對人下命令,而且往往特指很具體的使命。這種‘命(天命)’跟有些玄虛的命運之‘命’相比,自然算不得‘抽象’。孔子所奉行的‘仁’,是不是完全抽象的概念,也有很大的討論餘地。其實,古人究竟是否有意識地把名詞劃分爲抽象名詞與具象名詞,當贊許講的‘與’只能跟後者搭配不能跟前者搭配,是很難說的。所以這一點恐怕不能看得太過絕對。”

(8)、李茗公:副研究员,有作品被《新华文摘》、《读者》、《诗刊》和《作家文摘》转载;出版作品集《书生之见》和《官场怪圈定律》等。居河南。

(9)、逆取顺取,命中只有这些财;紧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班固《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62363738汉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12)、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13)、-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4)、——慎到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