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举例说明105句文案

精选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举例说明105句文案

打比方和比喻的例子

1、打比方和比喻的例子有哪些

(1)、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2)、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3)、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4)、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5)、例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

(6)、打比方: 叶紫《杨七公公过年》:“上海有着各式各样的谋生方法,打比方说,就是讨铜板吧,凭他这几根雪白的头发,一天三两千(文)是可以稳拿的!”

(7)、比喻是把人物或者其他物品比喻成另一种物品;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一种可以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8)、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确定的思想表现的更加鲜明强烈,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0)、比如,“我们的爱情触礁了”,“他出轨了”、“我们的婚姻进了死胡同”……

(11)、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12)、她的脸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刚刚还是朗朗晴空,顷刻间就乌云密布暴雨倾盆了。

(13)、①父亲的脸上流淌着汗水,不,那不是汗水,它是滋润禾苗的甘露。②医生的身上穿着白大褂,不,那不是白大褂,它是阻挡病魔的屏障。记忆里心灵的底片,珍藏了多少美好的往事?或:友情是冬天的太阳,温暖了多少冰冷的心灵?我不是令人眩目的星月,也不是华堂丽室中的红烛,而是原野中的一点萤火——为沉默的黑夜带来一点亮色。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热爱是阳光,热爱是雨露,它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地成长。学习好比登山,毅力是登山的阶梯,没有毅力,只好退下来。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抒情的乐曲,少一些愁苦的叹息。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一条河流,它让我们洗去许多不愉快的记忆思考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语文老师:人生只有逗号、分号、省略号,没有句号。玉笋锦屏老翁扶藜天马行空小桥流水风拂杨柳

(14)、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鱼我所欲也》中将人们对待“一箪食、一豆羹”与对待“万钟”的态度进行对比,能救命却因不义而不屑,只是锦上添花却趋之若鹜,如何取舍自然就明了。重心在对比而不在陈述事实,所以它们都是对比论证而非举例论证。

(15)、①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个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郑振铎《海燕》)

(16)、打比方:指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17)、比喻的重点是“喻”,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拟人的重点是“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者彼此交融。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例子:

(18)、把某件物品比作一个东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怎样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 类比:“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20)、仿照例句,以“你”开头,另写一个句子。例句: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

2、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举例说明

(1)、水仙花很漂亮,就像一位站在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2)、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3)、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4)、 例如:“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比喻,它的本体(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喻体是“三座大山”。“高粱笑红了脸”是比拟,“高粱”是本体,其拟体“人”(只有人才能笑红了脸)没有出现。

(5)、“什么是理想呢?理想就是挂在墙上的美女,而实现理想的过程就是把墙上的美女变成坑上的老婆!”

(6)、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7)、为了把抽象的道理、复杂的机理A解说得通俗易懂、要点突出,找到一个具体的B,用B的具体、简单,方便读者理解A的抽象、复杂。

(8)、举例子:指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9)、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10)、(2)比喻、类比、打比方,表面上都是举出具体的“例子”,但功能各异,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举例”(具体参见关于辩论中举例的文章)。但在生活中、辩论中,这些词汇经常混用:说“打个比方”,其实是“举个例子”,说“举个例子”,其实是“类比”论证。生活中没必要纠正,辩论时头脑要清醒,方能正确应对,不至于错位。

(11)、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一个句子。例句: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12)、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3)、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叫“譬喻”“打比方”。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提到,比喻是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等多种类型。

(14)、(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15)、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16)、拿一个化学式来打比方,比如氯化纳,是一种稳定而必要的化合物。

(17)、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18)、最后,我想说一下,去掉形容比喻,西方的文学一样会坍塌。

(19)、我们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吧,我们熟悉的马来西亚籍华人歌手梁静茹,她在中国宣传时使用的是这个为大家所熟知的中文名梁静茹,而她的马来西亚身份证上写的是Fish Leong。所以,就是同一个人么,呵呵,你明白了吗?

(20)、举例子的好处是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语言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和比喻的例子大全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打比方我找到一张A,然后故意放过去。

(3)、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4)、没错,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但要注意的是,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如:记叙文、散文中)叫“比喻句”。

(5)、仿照例句,以“记忆”或“友情”开头,另写一句话。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6)、为了说明A具备某种特征,找到一个和A很像的B,基于B有某种特征,推出A也具备相似特征。

(7)、之前见过这样的比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教育孩子是要在平时规规矩矩、辛勤耕耘(这也是一个隐喻)注意教导,在他的关键成长期“交停车费”相比将来孩子长大被“社会贴罚款单了”就划不来了。

(8)、3)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9)、①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0)、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11)、下面是毕业前夕的班会上,数学老师为同学们写的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语文老师的身份为同学们也写一句。数学老师:人生只有抛物线、曲线、不规则线,没有直线。

(12)、例①是比喻,例②是类比,例①中用作本体的天空和用作喻体的女郎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点,故得以构成比喻关系。

(13)、例如: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房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强调了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14)、妈妈对孩子说:小狗不能乱跑,你也不能乱跑。这叫类比。

(15)、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16)、比喻: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

(17)、学习是灯,努力石油,要想灯亮,就必须加油。

(18)、不仅能够增添特有的情味,而且能把事物写得神行毕现、栩栩如生,又能很好的抒发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19)、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被比较的是主体事物,拿来比较的则是客体事物,从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物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鱼我所欲也》一文,主体事物是“生与义”的取舍,客体事物只有“鱼与熊掌”取舍,《陋室铭》主体事物是“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客体事物则有“山因有仙而名”,“水因有龙而灵”两个,而《察今》却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三个客体事物。客体事物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也可以是假设的事物;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物,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物“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物之间,就只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邹忌讽齐王纳谏》则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20)、比喻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4、打比方与比喻句

(1)、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草破土而出。

(2)、通常将夸张与比喻修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3)、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

(4)、打比方说吧,你倒毙了,我再开枪打你,你不可能再死一次吧,你已经死了。

(5)、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两个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也是比喻论证的基础,所以容易相混。但逻辑形式完全不同: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类比属性越多,结论相同的可能性就越大。

(6)、他太重了,摔倒在地上,两个人都拉不起来,要超重机才能吊起来。

(7)、夜幕像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满天的星星像是缀在这毯子上的一颗颗晶莹而闪光的宝石。

(8)、(1)关于类比。就推理、论证的严格程度而言,没有绝对正确的类比,只有效力强弱之别。类比中的二者相似性越强、相关的不同点越少,效力越强。如二者虽然在某方面相似,但在相关的其他方面截然不同(比如小狗与孩子在心智与权利方面截然不同),则类比就不够恰当。

(9)、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吗?把‘太阳’比作了‘大火球’!”

(10)、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接着写一句话。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11)、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12)、比喻:本质不同、但有相似之处的事物。——非同质同类

(13)、人们常爱用昙花一现来比喻那些稍纵即逝的稀有的东西。

(14)、怀着极不舒服的心情还是分享了出去,但是不到一分钟迅速删掉。

(15)、 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16)、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17)、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的很,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18)、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9)、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0)、 “打比方”是同学们在做题时喜欢使用的一个答案,比较口语化,标准答案中不常见到这种表述方式。

5、打比方和比喻的例子区别

(1)、春天来了,花儿张开了笑脸,小鸟尽情地歌唱。

(2)、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3)、为了更好地描述A,找到一个和A很像的B,然后把A比喻为B。

(4)、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5)、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接着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

(7)、例如:“小伙子挑担弯如弓,姑娘推车快如燕”,用弯如弓和快如燕来比喻,就非常生动、形象。 

(8)、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而比拟把物人格化,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亲切。常常显得色彩鲜明,表意丰富的特点。

(9)、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10)、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11)、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

(12)、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比喻论证的目的在于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可感,而不在逻辑合理,尽管先在的前提就是要合理,但重心不在此。

(13)、他一点胃口也没有,饭还没入口,就已经饱了。

(14)、比喻是将一种动物或植物比做另一种东西。例如这句:“长长的小溪蜿蜒而下,从远处望去,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系在山间,给这座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句比喻句的本体是小溪,而喻体是一条银色的丝带,它们是两种弯曲不同的事物,质量和类型都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才是形成比喻的关键,而这样的描写手法,能让我们笔下的事物,更加地形象生动,更加有画面感。

(1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6)、(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17)、小学阶段,对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题就是写出相关句子的说明方法。

(18)、根据书里面的观点,我们人一生大概会用400多万个隐喻,平均说一句话里面就包含了5,6个隐喻。

(19)、后来对比喻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名字比较吸引人的书——《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20)、它是建立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之上的论证方法。即用相似的乙事物来比甲事物,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本体与喻体必须具有某种相似点,与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这里应该是道理上的相似的,而非外形上的相像。甲事物(本体)是主体,乙事物(喻体)是起辅助作用的。就像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一样,比喻词也是可以被省略的,但肯定能补充出来。

(1)、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

(2)、微风吹过,几片枫叶飘落,如千万只蝴蝶纷飞。接过一片细细品味,宽大的叶面。

(3)、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4)、大虫怒吼一声,就像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都摇晃。

(5)、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