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图片
(1)、他曾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这句话说明人生的价值就是在有生之年创造价值,自然包括财富的积累,因为要活着,要养家糊户,要过有品味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这得靠财富去支付眼前的生活和预期的生活。
(3)、蒲城县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掘整理此类名人家训向群众积极推广宣传,以起到潜移默化、成风化人作用。
(4)、林则徐告诫后人,要明事理、知进退,志向远大,不为个人小家算计,而是要服务国家社会。进中知退,退中知进,预存退归之心,而后才能作最奋发有为的进取之计。不为追求私利而干进,不为留恋权位而徘徊,不要顾虑个人体咎(利益得失)而退缩。
(5)、僅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地教化孩子才应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至使子女不会“小财而大遗”,若是不教其人之根本,再多的财富也可以是弹指一灰间;若是从小教其做人之道,便可以贻养天年。
(6)、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但仔细思量,此话也不无道理的,现在的小孩都生活在了温室中,太过于安逸,对他好也未必就是好!!!如果您现在真的爱您的孩子,则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小气”一点,不要用“金色匕首”伤害他。自从您将他带入这个世界以来,您应该珍视他一生的尊严,并把创造的力量归还给他。让他出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没有雨伞的雨中拼命奔跑,让他拼命追求“最好的自我”,让他用自己创造的“金汤匙”喝最美丽的汤。
(7)、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8)、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是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一幅书法。
(9)、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10)、他解释说,如今这个有钱就是成功的世道中,财务自由才能为实现自我打下基础。但比如他以前想要一百万,后来一百万来了也不过如此,就会想要一千万,也许一千万来了也不过如此,人的内心思想没有任何进化,也没什么波澜。人会越来越像一台赚钱机器,每天就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就像每天要吃喝拉撒一样。
(11)、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时,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时,则增其过。”父母过度的溺爱孩子,只会酿成大祸,试图帮助蚕蛹里死命挣扎的蚕,会发现,破茧后却化不成蝶;试图将茁壮成长的谷物“长高”,会发现,须臾后已坏死衰亡,留下自己的财富,而使子女不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只会产生连锁效应,如同森林里燃起的大火,从一株烧到一片,害死一代又一代。
(12)、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13)、一堂在湖畔大学上的课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14)、原文: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5)、前不久网上一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八旬老人患癌两年不住院,为女儿存下105万元,我不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子女的财富应该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而不是靠父母的遗留。如此下来,终有一天会有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抱怨。
(16)、湖山也结甘棠想,香火难忘寸草心。比似圆通禅院里,宝书飞盖一长吟。
(17)、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18)、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9)、一个人的一生,要看很多的书,要见很多的人,要淋很多的雨,要走很多的路。一个朋友说,钱只是生理需求。我听后,愣了一下。
(20)、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也会变得无益,林则徐将其书写,并悬挂在家中正厅,作为家风,警示儿孙。
2、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
(1)、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个教书先生。他们家境寒苦,但苦中作乐,生活的很温馨。据传,邻居听到林家吃饭时候的欢笑声,去看个究竟,得知只不过是十多个人(林家兄弟姐妹11人,早夭长子,林则徐为次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豆腐。所以他后来一直觉得,人生不过知足常乐。在茫茫寒夜,林家孩子们都排排坐,父亲教儿子们读书,母亲教女儿们女工。(“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皲,恒至漏尽。”)过简朴的生活,需要满满的爱才行。正如《朱子治家格言》里说: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sūn,早饭和晚饭)不继,亦有余欢。
(2)、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3)、译文: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4)、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5)、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6)、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形象令人难忘。他的另一幅对联也传至今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显示了他的胸怀。林则徐是一个家教很严的人,他小时候受到父亲良好的家教。成年后,林则徐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很重视家教。他曾经写过一幅对联: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态度。
(7)、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治水名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8)、“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9)、解释: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10)、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1)、点评:青年毛泽东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毛泽东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12)、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13)、中国几乎所有流传下来的名人的治家格言里,充满了节与戒二字。人生布满陷阱,充满周折和意外,风雨彩虹轮番上演,情感大戏家族恩怨就在生活之中,也许战争也并不遥远,而这些岂是钱可以都搞得定的。
(14)、然而,爱总是会过度的。始皇赢政爱天下,严刑酷法,遭来山东豪俊亡秦族之灾;水想给鱼儿一个明澈透亮的环境,反而使鱼群游走。而世间的父母,总想把财富积累起来,留给子孙后代,但留财无异于留“豺”。
(15)、作者: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6)、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17)、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18)、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他
(19)、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20)、林则徐,在14个省当过官,写过近380万字(包括奏折、诗词、书信、日记、译编等)。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是反侵略的民族英雄,是民生大事无不关注的能员大吏,是中国开眼开世界的第一人,亦是持身治家极其严苛的清官。但据说,他退休的时候,买不起京城住宅,回到福州父亲旧屋生活。
3、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1)、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林则徐不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家风更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3)、林则徐的子孙们也各自有不同的发展道路。长子林汝舟,是一个翰林,潜心修史不参政,且他的子孙们都倾向于归隐;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在林则徐被贬伊犁时陪伴左右,他们倒是积极从政。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晚晴最后一个翰林,曾孙凌青是中国驻联合国第一个大使。此外林则徐还是4个女儿,大女儿林尘谭嫁了官员河南布政使刘齐衔;二女儿林金鸾早夭;三女儿林普晴嫁的是沈葆桢,晚清洋务重臣,其实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小女儿林金銮,嫁了一个秀才,没有官位。他的儿女,命运也都不他们的选择也得到父亲的尊重。
(4)、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5)、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6)、是的,从这个已然存在的社会现实来看,留钱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国人总是非常重视格言、名言,但是总是忘了场景和背景。林则徐的一句话是他一百万句中的一句而已,他说什么作为林则徐都对,但我们只听这一句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越来越需要听一个完整的故事,看一个完整的人,那种表面光鲜的故事让人更加迷失。
(7)、1847年前后,民族英雄林则徐曾来蒲城居住三个月,并向好友清代军机大臣王鼎的家人赠写《十无益》家训,展示了其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关怀、严格教育和忠于国家、热爱百姓的清廉家风。
(8)、就用需求理论的老祖宗马斯洛的理论看,生理需求是呼吸、水、食物、睡眠、性等;安全需求是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在这个商品社会,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大部分跟钱有关。
(9)、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10)、点评: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毛泽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11)、出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这句话出自林则徐写的一副对联。
(12)、点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毛泽东又说,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惑,则所以制其气者重。如何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若纵欲而行,伤身十分,更是有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之无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1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4)、人活着是个多么复杂的系统,不断重塑生存过程,不断更新发展步骤。先把自己活得漂亮,活得有影响力了,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深刻的父母存在感。都说从95后这一代开始,高孤独感、高话语权、高情感负担是他们的主要特征。95后开始有一批大学毕业了,要走向社会了,找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1993年中国取消了粮票,95后是中国第一代没有挨过饿,生活在真正的小康甚至中产家庭的一代,他们也将成为最迷茫的一代。他们抬头一看,父母的房子是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房子也是我的。他们缺乏了像70后、80后可以靠房产、靠资源整合,一夜暴富的可能性,社会越来越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少中产阶级的父母让小孩从小读国际学校,送出国读大学读硕士,但回到父母身边只能从最基本的工作干起。跟朋友们笑谈,也许最迷茫的一代将成就中国哲学的复兴和发展。
(15)、所以,该投入他的自由与发展能力的资金,作为父母一点也不要迟疑。而留给他多少钱,真的还不如留给他一些可以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首先把自己活好,建立自己经久不衰的对周围的人、再有更多人的影响力。留影响力,比留钱重要的多。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17)、林则徐是左宗棠的贵人,甚至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地图都是林则徐绘制的。
(18)、隋唐之前,科举是不存在的。达官贵人位世袭,至使其后代皆愚昧无知,一国皆由一些“蠢人”掌管,又何为一国呢?所以改朝换代,变化之快,不及周朝八百年之久,也不及唐宋繁荣昌盛。留财,真的有必要吗?
(19)、这是我一个普通85后的想法,也许,当自己发展成一个不同凡响的社会人的时候,想法是会变的。比如某些企业家的钱多到几辈子都花不掉的时候,他会做很多公益和慈善,他会将财富的大部分赠予社会;再比如致力于做贤人、圣人的人,他们根本不在乎财富的多寡,他们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他们长存于历史,将自己的后人和所有后人等同。所以,这个世界的很多观点,在不同境界、不同际遇、不同场景的人看来都是不同的。
(20)、过年的时候看了一篇文章,有个父亲把孩子的压岁钱拿来理财,4岁账户已经有20万了,他的目标是18岁时给女儿200万。我在想,不光是在有生之年要投资孩子,而且也希望孩子不要因为缺钱而施展不开手脚,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过不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当然前提是他要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我原来认为,有发达的金融工具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差别。金融工具正在完全解构我们的传统思想。
4、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
(1)、今天是植树节,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要给孩子的始终是影响他未来百年的东西,让他回忆起自己的父母,都是心灵里感念出来的真善美。
(2)、与其给孩子留钱财,不如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高超的生存本领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所以,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有足够的立足于社会的本领,并培养他“长大后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3)、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4)、金钱会使聪慧的人也变愚钝,父母之财又何异于“嗟来之食”。不是由自己亲手挣来的便会肆意挥霍,莫非是要子女提前进入老年生活吗?为自己的目标、志向而奋斗着的子女们,得到了大笔财富,又有几个人能不因此懈怠的呢?
(5)、点评: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6)、左宗棠有一位忘年交,叫林则徐,他比左宗棠大27岁,也正是因为林则徐等人的慧眼识珠,左宗棠才能成为晚清重臣。
(7)、身边有很多老年人,但有一分钱,就想着给儿孙买这个买那个,自己却舍不得吃穿。对子女付出是爱的表现,但要掌握尺度,不要过度溺爱,这样就是纵容,很容易让后辈懒散。
(8)、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9)、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10)、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11)、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12)、说实话,我虽酷爱传统文化,但我原是不同意以上观点的。世道早变了,原来是封建社会,现在大部分国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大部分要生养孩子的人,都会做很多与钱相关的打算。从孩子一生下来,我就要准备给他开一个独立账户,把跟他相关的礼金、压岁钱以及每个月家庭收入的5%作为发展基金,并且进行相应的理财,还要买各种保险。
(13)、林则徐的“十无益”流传至今,有不同的版本,大致差不多,也许是后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做的修改。个别文字有所不同,意思都差不多。今日来看林则徐的“十无益”,发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做着“无益”的事情。在这些“无益”中,有的是人可以主动追求的,有的是天生的条件,有的是社会普遍行为,有的则是被动的。总而言之,“有益”还是“无益”,出发点很重要,内心真诚很重要,一以贯之也很重要。如今有多少人,表面文章大行其道,内心已被严重污染;追求道路上绞尽脑汁,行为举止已严重走偏。而“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则表明智慧很重要。现在人人都说要树立目标,努力争取,但是又有几人能像林则徐一样,看明白“时运”是否真的不济?或者即便“时运不济”,毅然在孜孜“妄求”。
(14)、解释: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15)、作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林则徐教导子女忠孝仁爱、淡泊勤俭。
(16)、管好自己,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17)、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8)、了解林则徐是从他的《虎门销烟》,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更是为后人称道,甚至影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19)、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juzi/2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