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论语简介100字左右83句文案

精选论语简介100字左右83句文案

论语简介

1、论语简介作者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2)、    他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掌握各种专长,重要的是他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从夏到周,究竟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够兴盛,又如何才会衰亡呢?孔子了解了这些道路后,就产生了伟大的抱负,也就是他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他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要让整个社会走上正路。当时的乱世称作“礼崩乐坏”,也就是人间的规范瓦解。孔子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的真诚。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自己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人的价值在乎内不在乎外,但你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一定会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zǐyuēxuéérbùsīzéwǎnɡsīérbùxuézédài 

(6)、补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国时,屡遭打击,他的学生虽然也有过怨言,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他。孔子也很欣慰,不时地赞赏过他的这些学生们。

(7)、我个人认为叫《论语》,看名思义不外乎是孔夫子的思想见地,就论字之意,当言孔夫的言语循其理,得其宜,才能谓之为论。这一点从《文心雕龙》论说中可见一斑,论者,弥伦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8)、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是这样的吗?由,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的道一定会得到推行,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端木赐)进来,问子贡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不错啊,颜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管家呀。”

(9)、如果是小孩,就找到注音版本,念熟,然后背出,知道基本释义即可。不用细究具体字的意思,如果需要考试,可以参看权威一点的参考书,把必考字的正音,破音(其他读法)和释义背出。义理方面不需要细究,按照普通方式理解即可,不必理解的太深入,直到自己有阅读能力后,可翻看一些今人的论语讲解学习义理,如果以后学习了古汉语,那么再回来进行文字训诂结合各大注本寻求义理。关键就是一定要背出来和准确的念出,那样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与人讨论时都会在原有理解上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刷新,达到认知升级的目的。

(10)、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远方的朋友来相会,交流为学求益的心得,切磋做人的体会,介绍各地的民情风物、各国的政情,探索做人的道理,砥砺学行,互通信息,互相增长见识,这些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呀!别人如果对我不理解,或者对一些事物、知识、理论,一时还不知、不会甚至缠夹不清,而我则善于等待人家的自觉理解和逐渐领悟,不把这些放在心上面自寻烦恼,更不会暗自埋怨、自己窝火;这要靠个人的修养和做人的历练功夫。

(11)、(2)  “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这些人会从远方而来?从甲骨文来,“朋”的原意是指货币的单位,两串钱为一朋,缺一不可,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亲密无间)“友”为两只手,也可以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诚信)因此,“朋”说明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与孔子之间是互相信任并且亲密无间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信任孔子呢?“朋”的另一种解释是“凤凰”,凤凰一出现,百鸟就会追随它飞翔,为什么?(物以类聚)。孔子就是“凤凰”,这些人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随他。大家说,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学生们)

(12)、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4)、背诵。背诵是学习古典(GreatBooks)的必要手段之一。清代大学者戴震和近代大学者陈寅恪,十三经(其主要部分为“四书五经”)可背诵。此种基础工夫在民国前并不罕见。故本课最高要求为背诵全文,最低要求熟读全文,并能背诵主要章节。

(15)、(2)  “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16)、不少注家将“与”字讲成连词,于是整章便成了:孔子罕言利、命、仁。但是一部《论语》当中,谈到命的诚然不多,谈仁却随处可见,不得谓为罕言。杨伯峻先生认为:“《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这种解释未免牵强,因为《论语》中谈到仁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何况若从《论语》的行文习惯来看,凡是几个名词并列的,其间一般不加任何连词,如:子不语:怪力乱神(21);子之所慎:齐,战,疾(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5)。至于清儒黄式三《论语后案》认为“罕”通“轩”,意思是孔子很明显地谈到利、命、仁,则更是迂曲难通了。

(17)、再比如,在“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章后,作者列举了《汉书》中的故事:

(18)、王嗣宗,汾州人。太祖时举进士,与赵昌言争状元于殿前。太祖乃命二人手搏,曰:胜者与之。昌言发秃,嗣宗殴其幞头坠地,趣前谢曰:臣胜之。上大笑,即以嗣宗为状元,昌言次之。

(19)、乌鲁木齐市文化路壹百家教育2楼4号教室。壹百家教育位于中山路到民主路之间的文化路,陇源大厦对面,紧邻东来顺餐饮。

(20)、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论语简介100字左右

(1)、三句话,三层意思,一层杨柳一层风,是一气相联的。

(2)、(此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有历史来源,尊重历史事实,本人原内容复述,无任何添油加醋。)

(3)、“论语”的“论”是“论纂”、“编撰”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即《论语》是后人编撰的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5)、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6)、zǐyuēsuìhánránhòuzhīsōnɡbǎizhīhòudiāoyě

(7)、《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8)、《道德经》,又名《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9)、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ɡ hūyǔpénɡ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10)、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1)、   为什么要学习孔子呢?因为他的思想有几个特色:

(12)、这里只推荐新手读法。因为入门者和研究者都有非常好的导读资料。

(13)、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言)

(14)、如果你知道《问答实录》是怎么产生的,你也就知道《论语》是怎么来的了。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沦,小波为沦。平静的水面受到冲击后留下的一圈圈的涟漪。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说法。

(17)、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19)、《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20)、《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3、论语简介与孔子简介

(1)、后世皇帝驾崩,新皇登基,一般都要继续沿用前任皇帝的年号,到了明年正月初再改用自己的年号。这大概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最好的注脚。

(2)、从这一点看,《论语择善》无疑也是一本好书。因为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不少经典有趣的材料,比如在“君子无所争”这一章后,作者提到了司马光《涑水记闻》中记载的手搏争状元的故事:

(3)、作者发挥道:《韶》与《武》这两首乐曲,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听得到了,对于它们各自的特征,也就无从对比研究,因此孔子对这两首乐曲的评语,我们今天看了,只能是一头雾水。一种相对比较合理的猜测是:因为《韶》是舜时期的乐曲,而舜是由禅让而得天下的;《武》是周武王时期的音乐,而武王是靠杀伐得天下的,因此尽管两首乐曲在旋律上都很悦耳,但就内容而论,在孔子看来,无疑《武》乐多少有些美中不足。因为他老人家向来热爱和平,即使是夺取天下,也应该用和平的手段,打打杀杀,弄得血流漂杵,终究太残忍。他虽然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4章)对周朝的礼仪制度赞不绝口,但对周武王以武力得天下,却难免颇有微词。也许,按照孔子的意思,周武王应该整日在家闭关修炼,不断地修身养性,道德修得越来越高,终于感化了纣王,令他主动将王位让给武王,这才是尽善尽美、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惜,纣王太顽固,武王又不够耐心,最终还是得用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儒家幻想中的这出“人间喜剧”,终于没能上演——其后也一直不曾上演过。

(4)、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其他如对“浸润之谮”的解释,采用了刘宝楠《论语正义》曰:“此言谮者徐徐用言来说己,如水渐渍,久之生润湿,令人常不觉也。”(P251)以及10章:

(6)、如果是成人,一般渴望直接用于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为人处世中。那么可以先看一些今人学者的论语讲解,比如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虽然里面有多处释义问题,但是并不影响一个想要进行一般义理理解的人。这里我强烈推荐,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的论语系列丛书《论语》导读,《孔子如来》,《孔子传》等书,鲍老师在释义方面错误比较少,在义理解释上也很清楚,还带有个人站在孔子崇拜者的角度发表的一些正能量的观点。如果觉得看书比较枯燥无法坚持下去,我推荐两个版本的音频专栏。一个是少年得到鲍鹏山的《少儿论语》,另外一个是喜马拉雅鲍鹏山讲论语。少儿论语是针对学生考纲范围内的论语讲解,而后者是通过遍历孔子的整个生命历程去讲论语,讲法和部分内容不一样,但是主旨是一样的。

(7)、其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只有心中坦荡,做事才没有担忧。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头。(1)

(8)、《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其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11)、在宋国时,宋国大夫桓魋欲杀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现出了一种大勇。

(12)、轮:有辐曰轮。古时候的轮子中间连着轴心,有一根根的条,很有规律,整整齐齐的。

(13)、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4)、补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启发学生保全自己的肢体很难,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难的。

(15)、以上五句古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均出自《论语》。

(16)、所以我们是先学《大学》、《中庸》,然后再学《论语》。

(17)、《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18)、类似这样的解释,见解明通,角度新颖而又有坚实的立论基础,诚如成玮先生所赞赏的:“久滞难决之狱,顷刻冰消瓦解。”(见本书《序言》)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20)、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本来是宋国的王室,后来逃到鲁国去。他父亲年纪很大才与她母亲结婚。孔子三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把他带回娘家亲自抚养长大,家里贫困卑微,没有什么地位,所以,孔子是一个从平凡走出伟大结局的人。

4、论语简介400字

(1)、所以回过头来,还得读经典。因为孔老夫子是至圣先师,集大成了。“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2)、孔子的话含义曲折而丰富。一方面是自傲,出身贫寒,历经磨练,终于使得自己多才多艺,并获得别人的赞赏,这对于孔子来说,多少有些值得欣慰。一方面是自谦,人家夸他多能,他说不是自己厉害,而实在是情势所逼,迫不得已的。那意思大概是说:换了你处在我这样一个成长环境之中,同样也会如此多能。当然,从“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中,我们又多少可以读出一丝遗憾的语气,那就是:未能像君子那样,出身高贵,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大事。我曾经有一个有趣而又贴切的比喻:比如有人夸我的妻子能干,她可能会回答:“哎呀,嫁给吴伯雄这个穷书呆子,不能干也不行呀!人家有钱人家的媳妇,需要这么能干吗?当然不需要的。”首先,自己的能干得到了别人的赞许,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事。其次,表明自己能干是迫不得已,因为嫁了个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当然,还有些许遗憾,那就是:没能嫁个有钱的老公。

(3)、(1)  在我们学习了上述的内容之后,大家总结一下孔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教育部“国培计划”(新疆区)教师培训项目语文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培训专家

(5)、《论语》中“论”字最开始是读论(讨论的论),经过后人不断地对《论语》这本书的解读,“论”的读音也从第四声(讨论的论)变成了第二声(人伦的伦)。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

(7)、其君子不d。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时还要“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

(8)、过往及影响。《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文章,是我国的经典文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9)、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10)、《论语》的注本,自古至今,可谓汗牛充栋。古代的自不必说,单是近人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就引用了680多种的《论语》注本。近年来国学大热,《论语》一书也大受追捧,为之注释解说的人,更加数不胜数,几乎每一个略有名气的出版社,每两三年都会出一本《论语》的注解。当然,这么多的注本当中,好的固然不少,但跟风敷衍之作,却是更多。不过,新近出版的吴伯雄的《论语择善》,却颇具特色。其特色大致有六:

(11)、有时候,他还不惜将调侃的对象,选择在自己身上。比如6章:

(12)、所以《论语》在过去读书人的心目中,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核心教材。

(13)、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4)、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15)、教材文本以繁体字呈现,培养学生“识繁用简”的能力,并进一步领悟其汉字字理学习法的奥妙。

(16)、  他是怎样造就自己的?孔子的特色就是好学,他在当时是没有资格念大学的,他跟一般乡下小孩儿一样,只能念书到15岁,那叫做乡村教育,但是15岁以后就没有地方念书了。他很好学,到处请教各方面的专家,结果最后他能够集大成,把别人所学的加以精益求精,不断发展,成为当时有名的博学之人。孔子30岁之后,在社会上就可以立足了。他之前做过仓库管理员,又做过牧场的管理员,而在这个时候开始教书,因为贵族子弟希望他来教他们礼仪。他同时也教一些附近邻居、一些年轻的朋友,于是开始在民间创办学校开始教书。

(17)、《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18)、         把论和语分开来看。我们先来看论,此时,我们引出论的几个同源词(同样的声符,造字时为同一个字,后来衍生而得到其他几个词)。分别是:

(19)、当你有上述远大目标之后,你准会随时、随地、随时自觉学习,精进不舍。

(20)、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5、论语简介200字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中国儒家经典)

(2)、孔子生前曾经删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剩下了《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些是孔子写的,有些只是孔子稍加整理、删减而已。

(3)、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