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142句文案

精选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142句文案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

1、陶行知先生提出学校即社会

(1)、生活教育的第四个特点—— 前进的。为什么说生活教育是前进的呢?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然而幸福不是不是凭空来的,它是靠我们奋斗来的。所以我认为,生活教育是前进的,主要表现在其思想意识上,而要想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骨髓,我们必须通过生活来打磨。

(2)、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3)、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4)、“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作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

(5)、“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7)、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9)、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10)、1946年,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要注重全面教育,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

(11)、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个“拆墙”的问题。如果不拆除学校和社会间的“围墙”,就会影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发展就不平衡。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其步入社会打好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等多方面的基础。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为主,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要从三个方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一是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重学生参与的创新型教学观转变;二是由重升学率的评价观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转变;三是由封闭式的办教育观念向开放式的大教育观念转变。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再读关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受益匪浅,深受教育,也悟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3)、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14)、陶行知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僵化式教育,倡导开放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3方面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15)、陆一定曾将陶行知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为生活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

(16)、“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17)、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18)、生活教育的第三个特点——大众的。我想,不管一个人尊卑如何,贫富如何,才识如何……他们都需要生活,并从生活中接受教育。所以在我看来,大众的是生活教育中的应有之义吧。

(19)、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20)、(1)“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

2、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

(1)、 (2)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3)、第五条“每天大便一次”令人忍俊不禁,但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足见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孩子们的人文关怀。

(4)、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5)、杜威:教育理论的重心分为儿童,活动以及经验三部分。

(6)、“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7)、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8)、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9)、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

(10)、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11)、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1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

(13)、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14)、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15)、“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16)、陶行知又是伟大的人民诗人,其诗的大众化“独开风气之先”。《全集》中收入他的诗800余首,仍未搜齐。当然最突出的仍是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他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以及他的崇高师德在今天仍深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现在重读陶行知,更有反思教育现状、研讨未来方法与道路的重大现实意义。

(17)、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8)、“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师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19)、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20)、“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

3、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2)、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先生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3)、前一段观看央视青歌赛,有这样一道文化常识题,题目大致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创办了育才学校,推行平民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请说出他的名字。

(4)、“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5)、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6)、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观察。

(7)、他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在社会中创建学校。

(8)、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9)、“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10)、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人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12)、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13)、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4)、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15)、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陶行知,他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理论核心为生活教育理论。

(16)、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

(17)、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

(1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19)、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20)、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4、陶行知提出学校即社会

(1)、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3)、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人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5)、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6)、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8)、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9)、其次,陶行知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在家庭中进行。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教会学校的刺激,近代中国开始重视公共学前教育。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萦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10)、“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2)、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1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

(14)、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对人类的关系。

(15)、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16)、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现实执行状况中,还有可行性需要商榷,但在旧中国社会已经达到了如此理论高度,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更有重要的启迪和重大指导作用。

(17)、“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18)、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19)、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20)、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今天的学校教育仍存在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做”,还有的教师往往对学生“满堂灌”,导致学生往往对教材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考试过关,学生只好死记硬背,所谓“教师讲、学生听、堂上记笔记、课后抄笔记、一切为考试、考完全忘记”。什么自学能力、生活力、创造力等,都无暇顾及。这样做,就难以避免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事与愿违,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陶行知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1)、(2)提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动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2)、②主张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2)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5)、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6)、(4)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教是服务于学的,教与学又是服从于生活 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

(7)、生活教育的第五个特点——世界的。为什么生活教育是世界的呢?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而生活的场所无处不在,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也是无处不在的。

(8)、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9)、他强调不要空谈教育和生活,认为只有发明、制造、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要教会人具有独立的职业,使人能过独立的生活。所谓独立的职业,就是使人具有一种技能。人有了独立的职业,便能自立、自强。

(10)、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11)、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12)、生活即教育的意思是说生活其实就是教育。一个人他拥有什么样的的生活,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其实是分不开的。当你想拥有一个好的生活,你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要受到好的教育。同时,生活中也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贯穿的。个人认为,这些教育可以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家里人的教育或者是某个人、某件事的教育。除此之外,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把教育带到生活中去,让教育影响生活。

(13)、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4)、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1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16)、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17)、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18)、由此看来,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因此在答主观题的时候也可以加入这些观点作为自己加分亮点。

(19)、(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20)、youwillmakeabigdifference

(1)、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2)、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3)、陶行知(1818--19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4)、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5)、然而这个以日本学制为蓝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学制,并未给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仅把蒙养院作为家庭教育的附屋。

(6)、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7)、“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8)、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 

(9)、该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1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11)、陶行知反对死灌死背死考,空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12)、教学做合一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是一件事。

(13)、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1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6)、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 ‘社会即学校’。” 

(17)、这些内容,在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注重对孩子们生命格局的提升,并进一步扩大到对环境、生命的认识,及与其关系的建立上。

(1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19)、1946年,陶行知又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他尤为重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解放儿童的时间。

(20)、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 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5)评价: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论取代旧的传统课程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

(3)、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4)、陶行知在改革中国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生活教育理论后,又根据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实际需要不断将其丰富和完善。1936年,面对日益危急的抗日救亡形势,他发起国难教育运动,并先后发表《国难教育方案之特质》和《生活教育之特质》等文章,指出生活教育有六个特质。

(5)、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6)、感悟和提升,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

(7)、1946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

(8)、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力图把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一步探索中国教育之路,以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该学团有六个训练内容:军事、生产、科学、识字、民权和生活。教材是陶行知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此外,工学团还组织修路、筑堤、赈灾和开办信用社等活动。

(9)、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陶行知提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所以推行“小先生制”即“即知即传”,人人将自己所识的字,所学的文化,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小先生”不仅教别人识字学文化,还教别人做“小先生”由此知识不断得到推广。“小先生制”是贫穷国家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

(10)、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1)、生活教育第二个特点——行动的。生活中,总会遇见各种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而在这行动中,我们慢慢摸索方法,这何尝不是受教育的一种方式呢?而这种受教育的方式正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

(12)、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13)、“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教育。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当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应优化教育环境,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我想,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积极宣传正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内容仍然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在今天的教学中,应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社会生活。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要在新教学观的指导下,使课程与整个社会生活密切起来,充实课堂教学,同时又能使教育对生活产生促进作用。

(14)、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15)、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16)、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教育从业者,会不会发出和我一样的感慨:难道我们没有自己的教育家吗?没有先知者曾为我们指明教育的发展之路吗?

(17)、(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18)、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陶行知倡导“六大解放”,使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枷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陶先生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陶行知在《创造宣言》谈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需要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我们的石像、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学生。先生创造自己,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自己彼此崇拜的活人。我恰想以陶行知先生为镜,再解《陶行知全集》真意,再思为师为教甚或生活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