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当代价值109句文案

精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当代价值109句文案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

1、简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1)、陶行知特别将学校分为学习理论知识的后方和教学实践应用的前方两个部分。当前社会需要学生有手脑并用的能力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学生管理应落实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前”“后”结合。所谓“前”,就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所谓“后”,就是学校管理严格地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建构人文、科学知识体系,提高核心素养。学校应改变评价体系,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管理不能重“后”轻“前”,不能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高分,否则教育就会与生活脱节,陷入“教育就是考试”的怪圈。

(2)、当前教育管理下,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考试,教育异化为考试。学生只学怎么考,教师只教怎么考,学校变成了考试培训中心,严重束缚学生发展。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培养有生活能力、行动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离开“做”,“教”和“学”就毫无意义。

(3)、内容摘要:“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深邃的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4)、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5)、(8)于晓韦.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及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

(6)、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7)、(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8)、教师要具备“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天地,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若不肯向学生虚心请教,便不会知道他的环境、能力、需要,那么,教师就不能教导他。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

(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0)、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

(11)、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12)、“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体。“生活即教育”是核心;“社会即学校”是范围;“教学做合一”是方法。三者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13)、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14)、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15)、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16)、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重点集中在“做”,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他认为手脑并用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样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把优质的教学呈现给学生,把授业当成一份崇高的职业,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只有真正地将理论上升到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养料。

(17)、“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8)、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排数中的学问》时,在学习新知后的巩固练习中,选择3位学生上来排成一行,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在学生思考并作答后,就可马上对三位学生进行排列,把所有不同的排列方法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出来,从而可让学生直观体会排数的思考方法,同时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19)、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20)、(2)组成: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当代价值

(1)、(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4分)

(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3)、管理制度是否“管”“放”得法,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学校的每位师生都应群策群力,建设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科学制度。学生管理也应高度重视常规管理,它是管理之基,不可撼动。

(4)、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5)、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6)、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7)、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要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只有手脑结合的人,才能不与生活、实践脱节。其次,学生应对自己学识能力深切了解,要多留心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8)、教育的最高追求来源于生活,又升华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这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不脱离实际需求,又满足于当下。让教育回归于生活,能够使更多的孩子受益,使他们不再好高骛远,懂得并不是只有当航天员、科学家、CEO才是志向远大,懂得尊重每个岗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杜绝一切脱离实际的揠苗助长,比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成绩论英雄”。教师用成绩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生活不仅需要一个会读书的青年,还需要会做人、做事的好青年。

(9)、  意义:“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教育的工具、环境 大大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增强学生能力,并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

(10)、男孩每天很负责地为仙人掌浇水,仙人掌反而死了,这件事引起他极大的好奇,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解了仙人掌的特性后,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1)、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12)、“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3)、                                                        

(14)、社会即学校。有下面3点: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15)、①“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16)、吴竞老师的课堂主阵地,她坚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先进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实际教学之中,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17)、教学做合一。有下面3点:“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18)、  新时代,可以通过生活教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三力”“四会”,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

(19)、例如:教二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整堂课学生都在活动中进行,先是提出问题:任意抛出一些硬币,你能肯定一定是正面朝上吗?接着三次分组摸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每摸一次球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新的矛盾,激起新的求知欲望;然后,又通过转动三色盘进一步证实各自的设想,在头脑中形成潜意识的理性认识;最后又通过摸球,放球,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使自己的认识向广度、深度中延伸、扩展。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20)、陶行知先生始终怀着圣徒一样的虔诚、激情、纯洁和献身精神歌颂爱、实践爱、创造爱,他或可被看作中国教育的“耶稣”、“摩西”,以自己的牺牲开拓着个人解放、民族解放的道路,可谓是中国教育的一座丰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来指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而促使我们每个教师能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1)、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陶行知认为,衡量你所从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个基本的标准:一是“自新”,依据自身实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二是“常新”,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每天都要做,日日新。三是“全新”,新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还是既有的教育传统,仅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称不上新教育的。

(3)、陶行知说:“学”字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学,并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思,是生活或者生存。将两个字放在一起来看,就是自主地学会生活,也就是学习人生之道。

(4)、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5)、(论述题)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20分)

(6)、(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4分)

(7)、陶行知主张:“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社会给予公民自治权利,学校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自治的习惯和能力。提到“自治”,学生害怕能力差,管不了;社会害怕失去控制,管不了,所以“自治”在现行管理中仅是一个口号,很难实施。“自治”和“监督”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

(8)、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亲手试验是探索科学奥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我们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自然中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浮”活动中,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石头、泡沫、竹叶、铁块、苍耳、活动记录表等许多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思考、有记录:有的幼儿用纸折了一只小船把小铁块放在纸船里,使小铁块浮起来;有的在泡沫上拴一块铁,使泡沫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9)、“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挂在嘴上,并没有真心将学生放在心上。陶行知说:“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活力丰富不丰富。”

(10)、“自治”的前提是人人平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师生打成一片,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11)、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2)、(2)叶继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8(16):83-

(13)、(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14)、(1)含义: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教育者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1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6)、(1)吸收和继承前人的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要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这样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首先,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大学校。其次,社会决定学校,学校服务社会。

(18)、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19)、指尖上的时尚布艺包包---史国红老师与她的学生利用废旧牛仔裤DIY漂亮的包包,“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的课堂现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0)、在陶行知看来,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家长是否真心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来入校求学。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是新学校的重要指标。新学校要敢于欢迎大家参观和批评

4、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真人,而真人必备的素质或者说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融入集体和社会,去过更好的生活。新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和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乐于在集体中共同学习与生活。

(2)、在以后的揉面团中,女孩还可以和妈妈探讨什么样的比例最合适,多少杯面粉加多少杯水,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他是安徽人,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5)、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6)、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玩某一样材料时,常常是一个或几个人玩,当一个人想出了新的玩法时,其他的幼儿则会受到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就会在此基础上想到更好的办法,能力弱的幼儿跟着学习这种方法,使他们也对此活动充满了兴趣。如在玩磁铁时,有个孩子发现在桌子下移动磁铁,桌上的磁铁也会跟着动,那其他材料会动吗?几个孩子看见了也都饶有兴趣,他们做了几艘小船,可是试了几次,小船就是不动,后来就有孩子把磁铁扔进了小船,船儿就航行了,更多的孩子看到了这一情景,想出了更多的玩法:折几只青蛙,玩“青蛙跳跳”,折几条小鱼玩“小鱼游游”,玩的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烈,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让儿童教儿童,不仅被教者得益,教者在巩固自己所学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才能的机会。”

(7)、(2)“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8)、  针对仁爱之心,应做到平等对待学生与关注个体相统一。

(9)、女孩先通过用筷子搅拌感觉到面粉很黏,主要表现在筷子越来越搅不动了。加水以后面粉变稀,通过手的抓揉感觉到“黏乎乎的”。添加干面粉以后再次抓揉,面粉起了新变化,变得有弹性,“好像橡皮泥”。这一系列感知令女孩体会到面粉与水混合后的各种变化,她对面粉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10)、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1)、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12)、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13)、外来的思潮中有些“以文化做中心的教育,他的结果是造成洋八股”,生活教育认为文化“是要满足我们人生的欲望,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的”。“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反对读死书、教死书的“书本教育”。

(14)、“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15)、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就是老老实实坐下来,做算术题、背诵古诗、认字……如果无法像家长认为的那样“专心”,家长就难免焦虑——“孩子怎么这么不爱学习?”其实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的误解。学龄前幼儿的学习需要大量直接经验为基础,充分运用感知觉器官,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索。下面我们通过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16)、陶行知一直重视常规管理,认为学生常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当前学生管理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常规管理,加强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管与放结合起来,管中有放,放中有管。

(17)、当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和思想仍然存在,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18)、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9)、如何管理学生,使学生成才,是值得探索的现实问题。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照镜子,找差距,抓落实,将有助于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

(20)、生活即教育:有下面4点: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5、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1)、时的教育状况,对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

(2)、陶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3)、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

(5)、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6)、陶行知先生在世时,十分愤慨于“应试教育”,他认为这是“杀人的会考”,把教育笼统到考的必须教,不考的不教,这样的教育是极大的讽刺。陶行知先生在书中说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现在的大部分学校过于急功近利,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综合素质,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一系列问题:长期缺乏管束,沉迷网络游戏;攀比心理作祟,网上贷款消费;室友关系处理不当,发生流血事件;论文抄袭、剽窃严重……这样的高分青年,却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人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道德、有良知,把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上,对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摒弃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的错误思想,成绩只是彰显学习能力的一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7)、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8)、学校管理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与现行应试教育不同的“生活教育”道路。社会需要有担当、能创新、负责任的全新的人才,学生管理需要讲究先学后用,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实践调查,探索创新,服务社会。

(9)、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自新:根据国情,创建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10)、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11)、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12)、设计“生活情景”,返回生活现实,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13)、(3)耿凤.浅谈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

(14)、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在倡导“新教育”,并针对当

(15)、陶行知认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望远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要通过学问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开启智慧的主动探索之旅。

(16)、(3)对传统的学校实施改造,让“学校含有进步的意味”:陶行知主张必须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 社会的需要。

(17)、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次玩沙游戏中,玩沙游戏开始了,孙译萱一组忙活开了,他们商量好:陆克寒负责运沙,她和刘天豪负责“煮粥”,刚开始,他们不停地用铲子往锅里放沙子,又给锅里放了一些水,还用铲子将锅里的“粥”进行翻炒、搅拌。一会儿,陆克寒运来了一车沙子,孙译萱就用铲子把车里的沙子放进锅里,陆克寒说:“让我来帮你吧。”说着就拿起一个勺子一点一点的把漂浮在“粥”上的泡沫舀起来,一边舀泡沫,一边说:“妈妈说的,泡沫是脏的东西,不能吃。”说完把泡沫倒在一边,如此反复了好多次,直到把锅里的泡沫都弄干净了。她拿起身边的碗,盛了一碗,端给刘天豪说:“乐乐,你吃我做的粥”乐乐说:“我不吃,这是假的。”孙译萱又说:“你就假假的吃一点点,好吧?”刘天豪点点头。一会儿孙译萱又提出要捡些树叶过来,他们把树叶放进锅里翻炒,刘天豪说:“这不是树叶,是鸡翅……”

(18)、社会即学校的意思是社会其实是就是一个学校,社会是教育的范畴。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教育要扩大到整个社会,而不是只局限与一部分。我们既要注重学校的教育,也要注重社会的教育。同时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学习也不能不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

(19)、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开展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

(20)、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

(1)、(2)要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关键词:自身实践、创新)

(2)、中教必背(13)|论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陶先生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陶先生曾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4)、(4)柳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

(5)、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lDquo;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rDquo;。

(6)、陶先生以为,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7)、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他崇尚理论结合实践,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8)、纵观“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注重“实践”,也就是以“做”为中心,反对“教死书、死教书”,反对脱离生活的假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在推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向课程标准看齐,勇于创新、努力探索,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自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

(9)、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