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短句 > 精选道德经图片大全 名言警句150句文案

精选道德经图片大全 名言警句150句文案

道德经经典名句图片

1、道德经经典名句图片欣赏

(1)、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2)、(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3)、《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看别人总是很容易,但是认清自己却是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一辈子都在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到头来碌碌无为。认清自己,坚守自己的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与本分的事情。道德经经典名句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春秋时期,老子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八十一篇,翩然而去,莫知所踪。

(5)、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6)、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7)、(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9)、(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10)、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11)、(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2)、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老子语言幽默风趣,道德经中文字妙趣横生,里面有大量丰富的故事,有时候会让你哈哈大笑,有时候也会感叹这世界万物,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14)、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5)、白话译文: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16)、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7)、(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18)、(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19)、(名句赏析):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0)、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道德经图片大全 名言警句

(1)、(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2)、(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6)、“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7)、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8)、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没有多少学识。

(9)、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11)、(名句赏析):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14)、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1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  1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老子》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1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10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老子《老子》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10"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10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  1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10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经》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17)、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18)、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19)、   译: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20)、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道德经名句经典语录

(1)、《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4)、1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  1虚极静笃——老子《道德经》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1曲则全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1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老子《道德经》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老子《道德经》  1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道德经》  1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老子》  1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老子》 

(5)、(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6)、(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8)、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10)、(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11)、(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3)、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14)、(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1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6)、(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7)、(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1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9)、(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20)、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4、道德经经典名句图片高清

(1)、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2)、不要为了追求浮华,忘记自己的本心,丢掉自己的良心。钱财等身外之外,今天得到了明天有可能失去,只有装进内心的知识、品德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3)、(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4)、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7)、自今已后,《道德经》并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

(8)、(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9)、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10)、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经典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5)、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8)、(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19)、(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20)、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5、道德经经典图片

(1)、这一篇章讲述的就是道的存在状态,道是天地万物本源,收敛自己的光芒,混同于尘世之中,它主导着万物的规律,任何事物都在它的驱使之中存在,并且受它的影响,这就是道的存在状态,道与自然合二为也存在于自然之中。三:道对于人生的作用《道德经》这一篇章的核心是以道为原点,阐述治身治世的智慧,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无为”。

(2)、(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3)、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4)、(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5)、(名句赏析):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6)、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7)、(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9)、(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10)、(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1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2)、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3)、做人学会谦卑,只有空杯子才能盛满水,也只有把自己姿态放低才能学到东西。

(14)、(名句赏析):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15)、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16)、(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8)、  译: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

(19)、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20)、(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2)、(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3)、(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4)、(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5)、(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6)、(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7)、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1)、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1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15)、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春秋老子《道德经》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译文)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8)、孔子也认为,君子是因为“内省不疚”才“不忧不惧”,也就是安宁来自于道德经受住了反省的检验。

(19)、道孕育万物,生成万物,但是它没有以自身为主导,而是顺应万物去成长,这就好像水的姿态一样,养育了万物,但是并没有以自身为主导,不以自己的主观去妄为去主导外物,这便是无为的精神。

(20)、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2)、(名句赏析):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3)、(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4)、(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5)、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6)、(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7)、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9)、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11)、(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12)、(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13)、(名句赏析):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4)、(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7)、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18)、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德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20)、(名句赏析):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1)、(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7)、(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8)、多少道教,和道德经特别是影响您的个人形成。

(9)、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0)、(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