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精选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适合小学生的114句文案

精选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适合小学生的114句文案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1、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话

(1)、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出自赵蕃的诗《端午三首》其二

(3)、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4)、先看上片“述今”:“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民间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瘟疫流行,毒虫滋生,因此要采取各种方法避邪祛毒。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民俗,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以僻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纸鸢”又称风筝。“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香飘十里”,既有“粽叶”的清香,也有“粽子”里面的各色馅料之美味。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恰逢雨天,当人们得知打捞贤臣屈大夫时,湖面上的小舟再次汇集,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句意: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

(5)、赏析: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6)、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7)、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真的太多了。殷尧藩的《同州端午》、褚朝阳的《五丝》、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文秀的《端午》等等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9)、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0)、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11)、端午节是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这个特质,国家才将其列为公共节假日,以示对传统的特别重视。

(12)、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4)、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5)、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及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这首词的写法很特别。上阕首句为实实在在的人物描写,下阕尾句为发乎内心的抒发深情,属于实写;中间四句全是对第二天端午节的想象,全是虚写。但就是在这一番虚虚实实而又篇幅短小的描写之中,苏东坡与朝云的爱情跃然纸上,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也历历在目。

(17)、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桃儿红,杏儿黄;五月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18)、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19)、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出自范成大的诗《如梦令》

(20)、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适合小学生的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端午节为五月最重要之节日,故又叫“五月节”。

(3)、(快速查阅相关文章)华*国*锋  苏氏寻亲

(4)、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5)、清代诗人李静山在《节令门•端阳》中又为我们介绍了更多的习俗:

(6)、宋代以后,端午粽子名目繁多,形状各异,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垂粽等。有的粽子还有馅,如在糯米中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篇《浣溪沙.端午》: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8)、贵州苏氏    苏晋云专栏    天津苏氏

(9)、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1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

(15)、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出自刘辰翁的诗《齐天乐》

(1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__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9)、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出自杨无咎的诗《蓦山溪》

(20)、唐代皇帝常在端午节赏赐官员,扇子、腰带、衣冠、粽子,都是常见的御赐物。杜甫一生仕途失意,45岁才被天子所用,得到一个“左拾遗”的官职,虽然品级并不高,但毕竟是在天子身边,到了端午这样的日子,也能获得赏赐。

3、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1)、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2)、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3)、重午犯忌,又值仲夏季节,五毒尽出,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等以驱邪避毒,故端午又称“菖蒲节”。

(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7)、以上作品数量可观,但算不上其端午诗歌的杰作。能称为苏轼端午诗代表作的,有一首诗、一首词——诗是《屈原塔》,词是《浣溪纱·端午》。

(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1)、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出自文秀的诗《端午》

(13)、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14)、三嫂深感钦佩,但还佯装不满。李调元也觉出不恭,二人相视而笑,遂各自更换一字,成为一副佳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食粽子,三嫂三更三点檐下舂糍粑。”最后,李调元如愿以偿,终于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和糍粑。

(15)、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

(16)、最令其感到欣慰和幸福的,自然是朝云的存在。在苏轼最艰难的日子里,朝云一直追随和陪伴着他。朝云不仅是其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其精神上的知音,他们相依为命,又共同修行。所以当端午节或女儿节来临时,苏轼自然而然将目光凝聚在他的朝云身上。

(1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8)、可翻看诗词的注释,有时候诗人的一些用词我们不太理解,这时可翻看诗词的注释,甚至可以通读下别人的全文翻译。

(19)、讲端午的文章,经常会引用一句诗:“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说的是端午接近夏天的中间,白昼变长,也就是它在时节上的特征。这句诗其实来头不小,是唐玄宗李隆基写的,题名就叫做《端午》。

(20)、想知道2020年端午节更多放假安排,请点击》》》》2020端午放假安排时间表

4、描写端午节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1)、其是甜咸粽子之争。虽然这么多年了也没争出个高下,但这类话题总是经久不衰,参与者也总是乐此不疲,最后往往演变成大型安利现场,丰富了广大吃货的谈资。

(2)、据载,粽子在东汉时为一种普通食品,到了西晋吃粽子的习俗才逐渐被固定在端午。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屈原塔》一诗,表现的正好是中国传统文人家国情怀中“达则兼济天下”一面。

(5)、赞美粽子,不仅有雅歌古韵趣联,民间还有以粽子为题猜谜语的,其谜面也颇有意思。如“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我在深山坳里坳,相公请我去看潮。我向娘子讨把米,娘子反手缚我腰。”“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今晚投河吊颈死,明朝解去入衙(牙齿)门。”这些谜面描绘得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

(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7)、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8)、“雕盘分楚粽”“团扇画秦娥”,讲的是宫中端午的习俗,过节的气氛则是“喜气多”。这说明,在宋代的宫廷,端午节的基调同样是欢乐的。

(9)、五月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五月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10)、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

(11)、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12)、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13)、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1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15)、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1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7)、           渭城区道北小学  张力

(18)、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端午习俗--赛龙舟的场景,龙形的兰舟,猎猎的彩旗,喧嚣的锣鼓,共同构成了端午江上的热闹场面。但这样热闹的环境却不能消去诗人心中的哀愁。

(1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20)、《节令门端阳》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简单

(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出自: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译文:不同季节的花竞相开放,九子粽也不断出新样式。

(3)、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5)、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出自杜甫的诗《端午日赐衣》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出自: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译文:官衣也有名字,端午节荣幸恩宠。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罗的香味,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9)、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0)、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出自陈三聘的诗《如梦令》

(11)、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2)、最后四句,诗人把目光从竞渡转向了现实政治。“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权臣们在朝堂上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与竞渡者又有什么不同?如果不能及时休止,必会有“摧车折楫”的一天。

(1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14)、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家家户户过端午。

(15)、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6)、赏析: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17)、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18)、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9)、其实,在苏轼的所有词中,婉约词作的数目却是最多的,像下面这首《浣溪沙·端午》便是代表之一。

(20)、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出自周紫芝的诗《永遇乐》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3)、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涵义。

(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9)、《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0)、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出自钱琦的诗《竹枝词》

(11)、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12)、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1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