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辟句子 > 精选茨威格作者简介作品109句文案

精选茨威格作者简介作品109句文案

茨威格的所有作品

1、茨威格的所有作品名称

(1)、   茨威格对叙事艺术发展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茨威格继承了德语文学的优秀传统,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细腻的心理分析,热情的心灵描摹,具有想象瑰奇、情节跌宕、语言优美、诗意浓郁的艺术特征,从而征服了世界各国无数的读者。

(2)、她们打开了成人世界的一条门缝,那里的景象在儿童眼中是恐怖的,令人战栗的。她们纯真的想要帮助老师的举动无济于事。

(3)、人类的真正英雄并非是那些在千百万个坟茔和被摧残的生灵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王国的人,人类真正的英雄恰恰是那些不使用暴力而被暴力压垮的人,就像为了思想自由和人性的最终来到人间而与加尔文作斗争的卡斯泰利奥那样的人。

(4)、比如《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敏感的少女加意提防公开显示自己的幸福,因为爱情如同一件有上百个容易损坏的地方的艺术品,随着笨手笨脚的人一声惊恐的喊叫就会彻底粉碎;比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四十岁的女主人公在瞬间激情的驱使下委身于连姓名也不知道的赌徒,在这一个小时里,一片看不见的大海里的千重细浪把时间撕得粉碎;比如《灼人的秘密》小男孩被出轨的母亲拥在怀里,多年以后他才认识到母亲的泪水是一个老之将至的人的誓言,从那一刻起,她只属于他,属于自己的孩子,这意味着与自己的欲念诀别;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没有留下姓名的女人在临终前写下的长信中反复说的这句话,是表白,还是哀怨?

(5)、比如: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滑铁卢战场的一分钟,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了历史进程中的蝴蝶效应。

(6)、儿童视角:《家庭女教师》《火烧火燎的秘密》

(7)、《家庭女教师》写两姐妹偶然发现家庭教师的反常,然后开始跟踪、偷听。她们不知道女教师被暂住在家里的表哥欺骗了感情,未婚怀孕,最后被母亲逐出家门。

(8)、inspired by StefanZweig

(9)、在那个保持理性已经需要巨大的力量,仅仅做到不背叛自己的理念就已经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的时代,他经历过,他也记录过。

(10)、沪上青年编辑荐书活动得到了上海市编辑学会的大力支持。书香上海将联合上海市编辑学会,于2017年2月评出“沪上最具人气青年编辑”十人!

(11)、阅读这篇小说可谓惊心动魄,情节虽简单,但心理起伏变化的出色描写成为小说的最大看点,大人们任何一个平常的举动或言辞在男孩的心里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埃德加的跟踪和偷听为平常之事增添紧张的色彩,可见在小说艺术里视角选择的重要性。

(12)、「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

(13)、电影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小男孩眼中的母亲出轨事件。

(14)、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及网站有售,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福尔摩斯探案俱乐部”。

(15)、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16)、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归类并非绝对可靠,事实上,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联系纽带比我们看到的复杂得多,有的篇章独一无有的篇章则仿佛是好几篇作品杂糅的结果。这恐怕是连作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

(17)、——没有谁能成为历史的主人,我们都是历史的棋子,随时都可能成为弃子。

(18)、这两篇小说放在一起,是因为我发现,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了一个陌生人,并且情感浓烈得耀人眼目。

(19)、茨威格说,我们这代人都很好地学会了一种锦囊妙计:不要对失去的一切哀伤不已。

(20)、想说的还是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的笔力,层层深入,细腻真实,读完小说,你会发现,里面的人物是活的,就在你眼前。当然,心理学的理论作者也是用了不少。

2、茨威格作者简介作品

(1)、这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在轮船上与一位国际象棋冠军对弈的故事,而这位陌生人却能轻松将其击败,就在要进行接下来的对弈时,这位陌生人却遭遇了意外。

(2)、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大量删减,善于舍弃,力求精炼。

(3)、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4)、比如《一个政治家的画像——约瑟夫·富歇》就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的历史背景上,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对约瑟夫·富歇这个“千面人”、“变色龙”的心理、性格和言行进行解剖的。

(5)、LetterfromanUnknownWoman

(6)、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7)、阅读《感情的混乱》是让人着迷的,跟随人物的视角,像侦探破案一样,逐渐抵达一个灵魂的核心;那过程:心痒难揉,大跌眼镜,长吁一声。

(8)、茨威格本来踌躇满志,这是一个初露头角的青年作家惯有的心情。但是他有足够的自知之明,能够客观地分析和比较自己的作品和名家的杰作,找出差距。他还太稚嫩,太肤浅,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把一本几乎已经完成的长篇小说付之一炬,并且下定决心,先不忙着写作,而是听从德默尔的忠告,先通过翻译向名家学习,再从事写作,尤其不要贸贸然动手写长篇。

(9)、《象棋的故事》讲述的同样是法西斯暴政对人的精神迫害。不同于肉体上的消灭,精神迫害更加无形更加彻底。主人公在被关押期间,专研国际象棋,一开始还可以打发时间,慢慢的,越发沉迷得不可自拔,导致精神分裂。

(1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最负盛名的小说,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有很多影视、话剧改编版本,也是所有文艺青年心目中的神作。

(11)、夜,神秘莫测,清凉静谧,暑热消退,喧声尽逝。少年的心里可并不平静,青春在骚动,激情在翻腾。朦胧的渴望,无名的惘怅驱使他在林间徘徊,在树下踯躅。突然间一道白光,一缕轻纱,一片浮云,从天外飞来一个仙女,从夜空降落一个女神,像朦胧的夜色一样虚无缥缈,似真似幻,飘然而至,倏然而逝,只留下荡气回肠的回忆,怅然若失的怅惘。这意外的艳遇,销魂的时光,激情如火,柔情似水,像一阕迷人的夜曲,诗意盎然,动人心弦,汇成小说《夜色朦胧》的主旋律。

(12)、在传记里,任何冗长烦琐、空洞铺张、晦涩朦胧、含混不清、不明不白,以及一切画蛇添足之处都会使他感到烦躁。

(13)、他模模糊糊地回忆起一个邻家的小姑娘,一个少女,一个夜总会的女人,可是这些回忆,朦胧不清,混乱不堪,就像哔哔流淌的河水底下的一块石头,闪烁不定,变幻莫测。阴影不时涌来,又疏忽散去,终于构不成一个图形。

(14)、(老朋友)请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到朋友圈。

(15)、茨威格用印象主义手法描绘朦胧夜色中的花园和令人目迷神眩的幽会:

(16)、Laconfusiondessentiments

(17)、文集精选茨威格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尤其侧重作者艺术成就最高、最受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第一卷包括《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篇;第二卷包括《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的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18)、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能做的,至少是记录与反思。

(19)、这三位小说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领域。巴尔扎克是社会的世界,狄更斯是家庭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和万有的世界。把这几个领域相比较便显出了它们的差异,但从不能用价值判断来重新解释这种差异,或者以个人的好恶去强调一个艺术家的民族因素。

(20)、《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

3、茨威格介绍

(1)、一个射手座,法语系毕业然后入行三年除了法文作者还集邮了埃科、穆齐尔、茨威格、特朗普……人生真的是酒心巧克力(醉)。每年都强行留在青年编辑队伍里,这样就可以copy前前前年的自我介绍了: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撮火,路人只能看到烟,但总有那么一些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一起燃烧。我这团火还微小,路还长。

(2)、「 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惊人的慈悲之心描写过爱情,即便那是同性之间的爱情。」

(3)、茨威格(1881-1942)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达起来,人们能够享受的物质文明开始极大丰富,内心观念自然发生变化。弗洛伊德(1856-1939)也是与他同时代的人。他颠覆的是什么呢?他的精神分析学中关于潜意识的理论,改变了“人是理性为主的动物”的传统观念,他认为性欲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由于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性本能被压抑进了潜意识。由于这个理论的支持,人们开始挣脱传统精神枷锁,勇敢追求内心所愿。

(4)、前者写的是一个作家偷偷给一个少女写信,假扮一个痴情的少年。果然,很快,怀春少女痴迷于一封封的情书,在度假地到处搜寻她的梦中情人,但是爱情没有成真,最后伤感地跟着家人离去了。

(5)、给小说排优劣顺序是一件很不靠谱却让人乐此不疲的事情,如果非要我选出一篇最喜欢的茨威格的小说,那么我就选《感情的混乱》。

(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s2Btev4iMBt-SUXI0rjdQ提取码:TWHQ 书名:茨威格文集2017年1月第1版

(7)、《十字勋章》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抗。一个法国上校在运送物资时被游击队袭击,全军覆没,他也受伤,醒来后发现自己孤身一人,他还是那个上校吗?上校换上西班牙军人的服装假装哑巴去村里找吃的,村民不接待。在绝望之际,上校兴奋地发现了法国军队,飞奔过去,然后被乱枪打死。以服饰判断敌友,在战场上最为极端,即使那枚拿破仑授予的十字勋章也没有挽回上校的身份。这篇是战争题材,表达了茨威格一贯的反战思想。

(8)、茨威格另一部描写女性心理的著名小说,故事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四十岁时,挽救一位素昧平生的赌徒的故事。起伏波荡的人生一瞬,在老妇人的讲述中,惊心动魄又入木三分。

(9)、一个一个微妙的瞬间和细节都被茨威格准确捕捉、再现、分析和解剖,并延长或放大富有历史意义的心理、动作或事件,做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述,从而写出鲜活而真实的历史人物。

(10)、01 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传主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来透视其心理、性格和精神传记文学创作必然涉及到作者对历史、历史人物的理解和看法。茨威格对历史就有其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观点,他在《明天该怎样编写历史》一文中认为:“历史是人类全部经验的总和,教育年轻人,历史课始终都是最重要的功课。”因此,他主张用崭新的观点来编写历史,把人类生活看成是走向人道主义、走向全面发展的进步过程,而不是看成一种停滞现象;编写历史所突出所强调的事件,首先都应当是有助于最后实现文明的。明天的历史必须用这种精神编写,写成人类进步的历史,好推动我们自己前进,他说:“我们所要的新历史,编写时必须站在文化所达到的高度上,必须考虑到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跟以往所编写的历史不同,那只不过是民族史、战争史。”茨威格出于人道主义情怀和世界主义理想,对于历史进程中的战争也有着与过去根本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重大的战役尽管不回避,但也不再当做一个民族最有积极意义的成就来评价。”他进而提出在书写历史的时候,要力争不把历史写成战事年表,写成流血的传统意义的暴力循环,而写成人类沿着往上攀登的一条阶梯。所以,他要求的历史书,不会是为赞美个别民族,而是为友好地赞誉全人类服务的。

(11)、但是,列夫·托尔斯泰毕竟是用俄语写作的,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懂俄语,无法看原版作品,因此,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过程,从翻译的角度来说,也是汉译的过程。

(12)、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电影公司将它改编为电影,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13)、茨威格小说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一是对本能、欲望和激情的揭示,二是对女性心理的出色描绘,三是对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的关注。始终坚持人道主义理想的茨威格,对人,特别是对“小人物”、弱者、妇女以及心灵上备受痛苦煎熬的人给予最大的同情和爱心,对主人公的遭遇和不幸,对他们人性的缺憾与弱点给予真诚的谅解和宽容。

(14)、其它作品:《孪生姐妹》《女人和大地》《是他吗》《日内瓦湖畔的一个插曲》等

(15)、读这篇小说还让人想起科幻小说《化身博士》,不管政治正确与否,两面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见光的一面。

(16)、「 多年以后他才认识到,这泪水是一个老之将至的人的誓言。」

(17)、这个集子前三卷是小说卷(几乎收了他的全部小说),四五卷为传记卷(第四卷收三位大师,与魔鬼搏斗,三位作家。第五卷收伊拉斯谟和麦哲伦的传记),六卷为散文卷,七卷为自传。

(18)、为什么那些媒体的新年贺词,不能再让人泪流满面,因为,最后,人们发现整齐划一的句式背后,已经容不下自己特殊的内心。现在只有特殊的悲伤又明媚的个例,才能令人刻骨铭心。比如那个“流调里最辛苦的中国人”,齐鲁晚报的最新消息是那个儿子已经离世。时空交错,人间折叠,宏大叙事下,流调之下,被选中的人和流调工作人员本身,都是无数命运剧本的缩影。在疫情黑底色之下,痛苦也变着花样寻求新鲜感,葱翠欲滴。

(19)、主演:MichelPiccoli、GilavonWeitershausen 等

(20)、集精选茨威格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尤其侧重作者艺术成就最高、最受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第一卷包括《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篇;第二卷包括《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的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4、茨威格最值得读的作品

(1)、儿童视角:《家庭女教师》《火烧火燎的秘密》

(2)、这并非我个人的经历,而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经历——几乎没有任何一代人像我们这样,命运的负担如此沉重。我们中间的每个人,即使是年纪最小或是最微不足道的,无不在心灵深处被欧洲大地上几乎是无休止的火山般的激荡所震撼。

(3)、   茨威格的创作因其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无与伦比的艺术才能深受世人喜爱,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分析见长。

(4)、为什么孔子心中美好的世界是过去的,茨威格心中的也是?孔子要克己复礼,连文艺复兴,都叫复兴,明明是全新的创新。

(5)、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的茨威格文集是七卷本,高中甫编。高中甫以前也编过一个

(6)、很少有作家使我一读他的作品就产生想要阅读全集的激情,也很少有作家在创作上给予我莫大的启发,无论是小说的选材、结构、语言,还是细腻可信的心理描写、温情脉脉的人道关怀,茨威格的小说都让我看到一片浓郁的密林,闯入其中,随手采撷一枝一叶,即可领略艺术的魅力,吸收写作的滋养。

(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8)、主演:AgnèsJaoui、MichelSerrault 等

(9)、有的时候,你无法理解一个人,一个人群的突然的行为变形,为什么会突然冷漠或者陷入狂热,一切都是他自身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茨威格曾写,同样是这伙人,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以前,还让你敬仰他们身上的理性、建设性的力量、人性的态度。突然就不一样了。思想上的无政府主义者可以一夜之间都成了狂热的爱国者。而诗人是人类普遍人性的守护者、保卫者。在别人发烧、狂躁之时,他能回到自己的内心并保持沉默。但也有例外。

(10)、忏悔独白:《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马来狂人》

(11)、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张厚仁译)。

(12)、在茨威格看来,传记作家首先应尽可能搜集材料,挖掘真实情况。茨威格为了写作“巴尔扎克”,几十年都在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搜集有关资料。茨威格的住宅简直就是一座巴尔扎克博物馆、档案馆,到处都是有关巴尔扎克的专论、资料。

(13)、茨威格188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

(14)、我们以为文化、文明如此厚重,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就是以这样截然相反的形式存在,只是薄薄一层,只要一捅就破。只有非常理想的环境,才能令它光芒闪耀。其实,在生活中亦然,那些行程中的美好感觉、印象、仪式、幸福,其实也经不起推敲,一捅就破。

(15)、「 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越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越接近无限。」

(16)、《里昂的婚礼》的故事是法国内乱时期,一对未婚情侣在拥挤的监狱里重逢,在狱友的主持下举办了一场简易却温馨的婚礼。作者用最高贵的情感对比最卑鄙的罪恶。那个暴乱的发动者富歇,茨威格还专为他写了一部传记,让他遗臭万年。

(17)、但我们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背景仍然是具体时代或某一国家的历史,只不过观察和解读的视角在茨威格这里改变了而已。

(18)、基于这样的认识,茨威格在传记中又特别重视从细节入手来分析解剖传主的心理、性格和言行,探求那些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发生影响或不发生影响的原因,并透过传主的心理、性格和命运来透视和折射历史。

(19)、关键是,我们即便是有了共鸣,也无法付之以感动之外的改变力量。

(20)、在茨威格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最好的存在状态。

5、茨威格的所有作品名字

(1)、开白名单:duanyu_H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2)、奥地利人斯蒂芬·茨威格,著名小说家,而且不仅仅是小说家,他的一部又一部传记,一般人一生中能弄出一部,而且还能弄出那样的水平,也就不错了。斯蒂芬·茨威格不仅是小说家和传记作家,这本《三作家》的《德译英原序》告诉人们:“茨威格在欧洲大陆评论界的领袖地位无人匹敌,连高尔基和罗兰这样的人都承认其高超的艺术修养。”

(3)、比如当生活过于沉闷乏味,如同鱼类会在暴雨天气中试图跃出水面,以谋求获得充足氧气一般,人们也会期望打破令人窒息的氛围,获取片刻鲜活的快乐。比如他笔下《马来狂人》里的医生,当生活像一张大网牢牢套着他的生活,他居然疯狂地爱上了因偷情而怀孕来堕胎的女人,被她高傲冷艳的气质吸引,最后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马来狂,比喻医生激情爆发时不计后果的特征。

(4)、04 在具体的写过过程中,大量删减,善于舍弃,力求精炼同时,茨威格还认为决定取舍的根本准则,便是那种行为在心理上是否符合整个性格。

(5)、可见作者对心理刻画的功力和对人性精细入微的剖析。

(6)、因为亲身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茨威格深受战争之害,反战思想在他的小说里一再出现。这两篇小说被认为是反法西斯的代表作。

(7)、03 尽可能搜集所有可能得到的传主材料,并对材料保持存疑态度,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追根溯源,挖掘事实真相茨威格认为,传记作者要像警察一样,搜集所有可能得到的材料,去询问那些同时代的人,甚至要到现场去,试着找到蛛丝马迹,尽可能揭露事实真相。

(8)、让人惊奇的是,这两篇小说都没有正面描写战场,全是人物的内心戏。

(9)、总之,在以上4个方面的写作思想指导下,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不仅有人物生活的历史大背景,更有跌宕起伏、撕裂心肺的矛盾冲突与感情纠葛,情节环环相扣,心理剖析丝丝入扣,文字简练有力,结构严谨有序。

(10)、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然后整理这篇文章的编辑对这部电影特别想吐槽,内容如下:

(11)、她还得远离巴黎生活两年,没有亲信,没有权力,她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这么多的孤独。还不啻对她宣判死刑。她知道,没有幸福,没有财富,没有权力,没有青春,没有爱情,她无法呼吸,在当过法兰西的女主人之后,她无法在这里充当农妇。

(12)、“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13)、当秩序井然主导的世界和世纪不存在了,激情开始出来主导。秩序井然的时候,需要年轻人像老年人,过得有点麻木,读书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生活。那时候,老师的使命不是帮助年轻人前行,而是教他们学会谦让,不是去培养内心世界,而是要求他们尽可能融入现有格局,不是去提升生命能量,而是约束它们。

(14)、而在《精神疗法》中则是先简明扼要地回顾医学的发展历史,勾勒“精神疗法”何以出现的,然后才在此历史背景和前提下写梅斯梅尔是通过内心暗示来增强人的健康意志,玛丽·贝克-艾迪是通过氯仿麻醉使信仰达到极度兴奋,而弗洛伊德则是通过自我认识并进而由此来自我消除被无意识困扰的内心冲突。

(15)、“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陡然被投入这大千世界,无数波涛从四面向我们袭来,一切都刺激我们的感官;有些让我们欢喜,有些让我们讨厌,时时刻刻,些微的不安在起伏摇荡,我们去感知,而我们所感知到的,又被缤纷的尘世扰攘冲散。”

(16)、他似乎陷入一个写作的危机,实际上他是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他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自己过去的作品。他赢得了一个相当大的距离,可以不带偏见相当客观地评论自己的作品,就像评论别人的创作一样。他花了三年时间,在集中精力从事翻译的同时,深入生活,学习写作,创作了他最初的中短篇小说。

(17)、茨威格在传记中常常是很少去描写传主的丰功伟绩,而更多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枝微节来作为传主心灵的证据并以此来展现传主的心理、个性、性格、人格和命运,但却让我们对历史、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理解和重新的认识。

(18)、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

(19)、正因如此,茨威格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历经十年之久于1920年完成的《三大师》中的传主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分别属于法国、英国、俄国。

(20)、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电影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1961年时还被改编成同名电视电影,英格丽·褒曼领衔主演。她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在瞬间激情的驱使下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

(2)、夜色朦胧,万籁俱寂,馥郁的浓香使人心醉,泄露了淹没在黑夜之中的似锦繁花。泉水淙淙,树影幢幢,更使人感到花园的幽深,林木的茂密。

(3)、他的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乱》,他的作家传记《三大师》、《与妖魔搏斗》,他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歇》、《玛丽·安东奈特》以及他惟一的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先后出版,并且一再重版。

(4)、“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

(5)、这是一部散文式的回忆录。作者记录的是二战前的欧洲,不是全景式的历史,但因作者细腻的感受与观察,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反而会给人极完整的记忆。

(6)、关于茨威格的作品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茨威格的小说大多都以情感,还有男女之间奇妙的爱情,以及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激情为主题而展开的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而且茨威格最擅长的就是用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情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茨威格的作品除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之外,他的作品很多都以年轻男女为主题,通过描写年轻人的冲动,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来表现出作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7)、在人物传记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茨威格则往往是先把能够使用的资料都写进作品中,再修改删减,大胆舍弃,力求精炼。他说:“在写作一部传记作品时,我首先把一切想到的可供我使用的文献资料上的细节利用起来。”如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写作过程中,为了确定她个人的开销,茨威格把她的每一笔账目都核对过,他曾研究了当时所有的报纸和小册子,仔细查阅了诉讼的所有卷宗。

(8)、善良有时是把刀,会砍向你本想善待的人。这种心灵折磨,远超过自己遭遇别人的伤害,苦不堪言,无以言表。读《心灵的焦灼》,心有戚戚。

(9)、整本书,最打动我的,应属斯科特的南极探险之旅。我对人类挑战极限的故事会永远感兴趣。在这个故事中,最让我震颤不已的是,英雄的日记后来被人发现,这不仅让我们确知了他的死亡历程,更真切感受到了一颗伟大的英雄之心。